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裴宜理.社会运动理论的发展[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6(4):3-12.
[2] 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89.
[3] 查特吉.关注底层[J].读书,2001(8):13-20.
[4] 应星.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 (2):1-23.
[5] 刘燕舞.结构规约型动员——农民集体行动动员机制的一个解释框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6):24-28.
[6] 童志锋.动员结构与农村集体行动的生成[J].理论月刊,2012(5):169-173.
[7] 贺雪峰.新乡土中国(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313.
[8] 吴彤.自组织方法论论纲[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2):4-10.
[9] 罗家德,孙瑜,谢朝霞,等.自组织运作过程中的能人现象[J].中国社会科学,2013(10):86-101.
[10] 王德福.自己人结构与农民交往逻辑的区域差异[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8-30.
[11] 聂磊.自组织集体行动的个人动机、意义建构与整合机制——以草根志愿组织为例[J].兰州学刊,2010(7):38-40.
[12] 于建嵘.当代中国农民维权组织的发育与成长——基于衡阳农民协会的实证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2005(2):57-64.
[13] 陈锋."祖业权":嵌入乡土社会的地权表达与实践——基于对赣西北宗族性村落的田野考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8-76.
[14] 杨华."政府兜底":当前农村社会冲突管理中的现象与逻辑[J].公共管理学报,2014(2):115-12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于君博,彭晶.市场力量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于吉林省农安县“项目支书”模式的个案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3):1.
[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13,(04):1.
[2]李凯,周洁红,陈潇.集体行动困境下的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15(04):70.
[3]蔡荣.管护效果及投资意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合作供给困境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15(04):78.
[4]胡平江,刘思.“分”与“合”:集体行动视角下社会组织的有效规模研究——基于广东省龙川县山池村谢氏宗族的田野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18(05):19.
HU Pingjiang,LIU Si.Separation and Aggregation: the Effective Scale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ctive Action Based on a Survey on Clan Xie in Shanchi Village, Longchuan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18,18(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