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史念海.论两周时期农牧业地区的分界线[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1):19-57.
[2] 李根蟠.略论春秋以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J].东岳论丛,1980(4):56-61;38.
[3] 蔡莲珍,仇士华.碳十三测定和古代食谱研究[J].考古,1984(10):949-955.
[4] 王毓瑚.我国历史上农耕区的向北扩展[C]//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122-150.
[5] 李根蟠,黄崇岳,卢勋.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185.
[6] 易华.六畜考源[J].古今农业,2012(3):18-30.
[7] 王明柯.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8] 傅罗文,袁靖,李水城.论中国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家养动物的来源及特征[J].考古,2009(5):80-86.
[9] 袁靖,黄蕴平,杨梦菲,吕鹏,陶洋,杨杰.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500年中原地区动物考古学研究[C]//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中心.科技考古:第2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34.
[10] 吕鹏.试论中国家养黄牛的起源[C]//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动物考古:第1辑.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152-176.
[11] 周本雄.师赵村与西山坪遗址的动物遗存[C]//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师赵村与西山坪.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335-339.
[12] 蔡大伟,孙洋,汤卓伟,周慧.中国北方地区黄牛起源的分子考古学研究[J].第四纪研究,2014(1):166-172.
[13] 韩茂莉.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与气候变迁[J].考古,2005(10):57-67.
[14] 袁靖.中国古代家马的研究[C]//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436-443.
[15] 王立新.大山前遗址发掘资料所反映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经济形态与环境背景[C]//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边疆考古研究:第6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50-357.
[16] 何锟宇.浅论中国家马的起源[C]//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研究(七).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41-549.
[17] 王明柯.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91.
[18] 吴鹏.试论燕北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期——兼谈燕南地区所谓"夏家店下层文化"性质及相关问题[J].华夏考古,1988(4):78-86;37.
[19] 牛世山.商代的羌方[C]//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三代考古(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59-471.
[20] 韩茂莉.论中国北方畜牧业产生与环境的互动关系[J].地理研究,2003(1):89-95.
[21] 王云五.礼记今注今译[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118.
[22] 罗琨.商代史:卷9[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1.
[23] 赵世超.晋"和戎狄"评议[J].史学月刊,1985(02):25-29.
[24] 胡厚宣.论殷代五方观念及"中国"称谓之起源[M]//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279-281.
[25] 于省吾.释中国[C]//王元化.释中国:卷3.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515-1524.
[26] 李学勤.周文王遗言[M]//梁枢.《光明日报》国学版丛书国学精华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98-400.
[27] 赵越云,樊志民.稻旱关系:中华早期文明形成的农史考察[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39-148.
[28] 许宏.公元前2000年:中原大变局的考古学观察[C]//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东方考古:第9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86-204.
[29] 艾兰.二里头与中华文明的形成:一种新思维[C]//荆志淳,唐际根,高嶋谦一.多维视域——商王朝与中国早期文明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27.
[30]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C].王元化.释中国:卷3.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711-1728.
[31] 董恩林.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5):93-99.
[32] 郭静云.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