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汪锦军.农村公共服务提供:超越"碎片化"的协同供给之道——成都市公共服务的统筹改革及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1(3):62-67.
[2] 赵曼丽.从协同到共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构建与超越[J].江海学刊,2013(3):213-218.
[3] 刘武根,艾四林.论共享发展理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91-95.
[4] 范逢春,李晓梅.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动态协同治理模型研究[J].管理世界,2014(9):176-177.
[5] 易承志.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公共服务资源是如何配置的?——以上海市J镇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5(6):70-83.
[6] 李宁.乡村自治发展进程中农民自组织能力提升问题的探索[J].学术界,2012(11):169-175.
[7] 刘晶,陈宝胜.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突破口[J].中国行政管理,2013(1):34-38.
[8] 韩锡斌,周潜,程建钢.基于知识分享理论的开放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28-37.
[9] 曾红颖.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体系及转移支付效果评价[J].经济研究,2012(6):20-32.
[10] 项继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与制度保障[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9.
[11] 王春光.城市化中的"撤并村庄"与行政社会的实践逻辑[J].社会学研究,2013(3):15-28.
[12] 曹海林.乡村和谐发展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理性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9(4):72-76.
[13] 王曙光.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与农村经济转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2-117.
[14] 刘义强.建构农民需求导向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基于一项全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问卷调查的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15-23.
[15] 李远行,杨勇,余聆溪.中国乡村感性秩序崩解及其重构[J].中国农村观察,2016(4):32-39.
[16] 杨弘,张等文.中国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现实形态与发展路径[J].理论探讨,2011(6):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