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冯小.多元化农业经营背景下农业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农业发展道路——基于三个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5-83.
[2] 贺雪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9-26.
[3] 姚洋.小农体系和中国长期经济发展[J].读书,2010(2):20-30.
[4] 张建雷,席莹.基于嵌入性视角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J].改革,2018(6):115-126.
[5] 刘凤芹.不完全合约与履约障碍——以订单农业为例[J].经济研究,2003(4):22-30.
[6] 尹云松,高玉喜,糜仲春.公司与农户间商品契约的类型及其稳定性考察——对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个案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8):63-67.
[7] Williamson O E.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9(2):233-261.
[8] Hart O, Moore J.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6):1119-1158.
[9] 威廉姆森.治理机制[M].石烁,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10] 罗必良.合约理论的多重境界与现实演绎:粤省个案[J].改革,2012(5):66-82.
[11] 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冯钢,刘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37-48.
[12] 格兰诺维特.镶嵌:社会网与经济行动[M].罗家德,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31.
[13] Uzzi B. Embeddedness in the Making of Financial Capital:How Social Relations and Networks Benefit Firms Seeking Financing[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9(4):481-505.
[14] 弗雷格斯坦.市场的结构:21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社会学[M].甄志宏,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66-67.
[15] 刘世定.嵌入性与关系合同[J].社会学研究,1999(4):75-88.
[16] 符平.市场的社会逻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17] 陈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何"嵌入"乡土社会——关联营造的视角[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8-24.
[18] 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19] 何增科,周凡.农业的政治经济分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291-336.
[20] 黄宗智.中国农业发展三大模式:行政、放任与合作的利与弊[J].开放时代,2017(1):128-153.
[21] 熊万胜,石梅静.企业"带动"农户的可能与限度[J].开放时代,2011(4):85-101.
[22] 周立群,曹利群.商品契约优于要素契约——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契约选择为例[J].经济研究,2002(1):14-19.
[23] 熊万胜.合作社:作为制度化进程的意外后果[J].社会学研究,2009(5):83-109.
[24] 符平.市场体制与产业优势——农业产业化地区差异形成的社会学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8(1):169-193.
[25]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0.
[26] 孙新华.农业规模经营的去社区化及其动力——以皖南河镇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6(9):16-24.
[27] 陈航英.扎根乡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社会基础[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25-31.
[28] 罗必良,等.农业家庭经营:走向分工经济[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25.
[29] 万俊毅.准纵向一体化、关系治理与合约履行——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温氏模式为例[J].管理世界,2008(12):93-102.
[30] 周立群,曹利群.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省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J].经济研究,2001(1):69-75,83-94.
[31] 张建雷,曹锦清,阳云云.中农经济的兴起:农业发展的去资本主义化及其机制——基于皖中吴村的调查[J].中国乡村研究,2016(13):16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