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黄承伟. 中国新时代脱贫攻坚阶段性成果及其前景展望[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1):55-62.
[2] 王怡, 周晓唯. 精准脱贫与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于2010-2017年扶贫经验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47(6):47-56.
[3] 王立剑, 代秀亮. 2020年后中国农村贫困治理:新形势、新挑战、新战略、新模式[J]. 社会政策研究, 2018(4):3-14.
[4] 周扬, 郭远智, 刘彦随. 中国县域贫困综合测度及2020年后减贫瞄准[J]. 地理学报, 2018,73(8):1478-1493.
[5] 张永丽, 徐腊梅. 中国农村贫困性质的转变及2020年后反贫困政策方向[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56(5):129-136.
[6] 李小云, 许汉泽. 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1):62-66.
[7] 孙久文, 夏添. 中国扶贫战略与2020年后相对贫困线划定——基于理论、政策和数据的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0):98-113.
[8] 程蹊, 陈全功. 较高标准贫困线的确定:世界银行和美英澳的实践及启示[J]. 贵州社会科学, 2019(6):141-148.
[9] 张琦, 贺胜年. 社会组织:2020年如期脱贫重要力量[J]. 团结, 2016(4):25-27.
[10] 雷明. 扶贫战略新定位与扶贫重点[J]. 改革, 2016(8):74-77.
[11] 汪三贵, 曾小溪. 后2020贫困问题初探[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20(2):7-13.
[12] 魏后凯. 2020年后中国减贫的新战略[J]. 中州学刊, 2018(9):36-42.
[13] 白增博, 孙庆刚, 王芳. 美国贫困救助政策对中国反贫困的启示——兼论2020年后中国扶贫工作[J]. 世界农业, 2017(12):105-111.
[14] 郑秉文. "后2020"时期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 2019(9):17-25.
[15] 杨立雄, 谢丹丹. "绝对的相对",抑或"相对的绝对"——汤森和森的贫困理论比较[J]. 财经科学, 2007(1):59-66.
[16]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 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6.
[17] 王萍萍, 徐鑫, 郝彦宏. 中国农村贫困标准问题研究[J]. 调研世界, 2015(8):3-8.
[18] 文宏, 谭学兰. 农村家庭"因教致贫"现象解读与政策建议——基于脆弱性理论视角[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5(2):113-120.
[19] 李飞, 杜云素. 不确定性与农民工非永久迁移[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6(1):35-45.
[20] Hulme D, Shepherd A. Conceptualizing Chronic Poverty[J]. World Development, 2003,31(3):403-423.
[21] 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N0.08(2018)[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22]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8[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8.
[23] 周建明. 从"市场社会"到"社会市场经济"——对20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考察[J]. 学术月刊, 2015,47(7):66-74.
[24] 波兰尼.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 刘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