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蔡昉. 历史瞬间和特征化事实——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及其新内涵[J].国际经济评论, 2018(4): 9-23.
[2] 蔡昉,都阳,王美艳. 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J].经济研究, 2001(12):41-49.
[3] 沈坤荣,余吉祥.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市场化进程中城乡劳动力分工视角的研究[J].管理世界, 2011(3): 58-65.
[4] 尚旭东,朱守银. 家庭农场和专业农户大规模农地的"非家庭经营":行为逻辑、经营成效与政策偏离[J].中国农村经济, 2015(2): 4-13.
[5] 陈奕山,钟甫宁,纪月清. 为什么土地流转中存在零租金?——人情租视角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 2017(4): 43-56.
[6] 刘守英. 城乡中国的土地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3): 79-93.
[7] 蔡昉. 劳动力迁移的两个过程及其制度障碍[J].社会学研究, 2001(4): 44-51.
[8] 石晓平,曲福田,Nico Heerink,等.农村市场发育与村庄经济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 2004(1): 44-55.
[9] 李建伟. 我国劳动力供求格局、技术进步与经济潜在增长率[J].管理世界, 2020(4): 96-113.
[10] 陈坤秋,王良健,李宁慧. 中国县域农村人口空心化——内涵、格局与机理[J].人口与经济, 2018(1): 28-37.
[11] 黄祖辉,杨进,彭超,等. 中国农户家庭的劳动供给演变:人口、土地和工资[J].中国人口科学, 2012(6): 12-22.
[12] 黄少安.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发展战略的阶段性演变及其理论总结[J].经济研究, 2018(12): 4-19.
[13] 向晶,钟甫宁. 农村人口转移、工业化和城镇化[J].农业经济问题, 2018(12): 51-56.
[14] 仇小玲,屈勇. 从"叫人"到"雇人":关中农村人际关系的变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5):87-91.
[15] 石弘华,杨英. 雇工自营制与农户行为效率分析——以湖南省邵阳地区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 2005(8): 17-20.
[16] 冯川. 中国村落社会助行为的二重构造——对助行为异化的一个解释框架[J].中国农村观察, 2018(11): 41-61.
[17] 罗杰,黄君慈. 非正式社会结构下民间信用演进与生命周期[J].财经研究, 2005(9): 49-59.
[18] 冯必扬. 人情社会与契约社会——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J].社会科学, 2011(9): 67-75.
[19] 黄光国.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0] 马戎. "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2): 131-142.
[21] 查金祥,曾令香,许家林. 湖北农业微观经济组织运行现状的调查报告[J].中国农村经济, 2001(8): 26-33.
[22] 王铭铭. 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23] 翟学伟. 中国人际关系的特质——本土的概念及其模式[J].社会学研究, 1993(4): 74-83.
[24] 翟学伟.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J].社会学研究, 2004(5): 48-57.
[25] 刘津.人情关系重构与乡村善治的路径探索[J].重庆社会科学, 2020(3):131-140.
[26] 吕朝凤,陈汉鹏,Santos López-Leyva.社会信任、不完全契约与长期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 2019(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