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戚迪明, 刘玉侠, 任丹丹. 转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反思[J]. 江淮论坛, 2019(6):14-21.
[2] 吕宾.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J]. 求实, 2019(2):97-108.
[3] 周锦, 赵正玉.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 农村经济, 2018(9):9-15.
[4] 段小虎, 闫小斌, 荆皓. 从"农村文化建设" 到"乡村文化振兴"——研究维度与思维模式的转变[J]. 图书馆, 2018(9):1-4.
[5] 韩鹏云. 乡村公共文化的实践逻辑及其治理[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3):103-111.
[6] 吕霞, 冀满红. 中国乡村治理中的乡贤文化作用分析:历史与现状[J]. 中国行政管理, 2019(6):63-68.
[7] 季中扬.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民俗文化资源[J]. 江苏社会科学, 2019(2):89-94.
[8] 高万芹. 社会动员与政治动员: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与内在逻辑[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4):91-102.
[9] 崔盼盼. 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再造与路径创新——以"赣南新妇女" 运动为例[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39(3):101-110.
[10] 李祖佩. 村庄空心化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困境与出路?——以湖北省空心村为分析对象[J]. 中州学刊, 2013(6):72-77.
[11] 李永萍. 村庄公共性再造:乡村文化治理的实践逻辑——基于福建省晋江市S村移风易俗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3):72-82.
[12] 石惠文. 社会合法性建构:移风易俗与制度适应——以闽南D村的治理实践为例[J]. 天府新论, 2022(5):113-122.
[13] 何金凤, 王晓荣. 农村党组织治理能力提升与基层政治生态优化[J]. 理论学刊, 2016(3):42-47.
[14] 曹海林. 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村落公共空间——以苏北窑村为例考察村庄秩序重构的一项经验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 2005(6):61-73.
[15] 毛一敬, 刘建平. 乡村文化建设与村落共同体振兴[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38(3):92-99.
[16] 陈波, 徐若蓝. 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生产与价值生成——以二官寨为例[J]. 中国软科学, 2022(12):61-71.
[17] 刘碧, 王国敏.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农民主体性研究[J]. 探索, 2019(5):116-123.
[18] 朱志平, 朱慧劼. 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共同体的再造[J]. 江苏社会科学, 2020(6):62-69.
[19] 曹立, 石以涛. 乡村文化振兴内涵及其价值探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6):111-118.
[20] 吴理财, 夏国锋. 农民的文化生活:兴衰与重建——以安徽省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 2007(2):62-69.
[21] 高晓琴. 乡村文化的双重逻辑与振兴路径[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6):87-96.
[22] 周柏春. 乡村振兴的主体维度分析:以农民为视角的考察[J]. 农村经济, 2019(9):25-32.
[23] 杜鹏. 情之礼化:农民闲暇生活的文化逻辑与心态秩序[J]. 社会科学研究, 2019(5):137-143.
[24] 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林荣远,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25] 梁红泉.农村文化共同体的建构与农村现代化的推进[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4(5):78-82.
[26] 张新文, 张龙.乡土文化认同、共同体行动与乡村文化振兴——基于鄂西北武村修复宗族文化事件的个案启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4):19-28.
[27] 金伟, 金妮.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困境及其价值超越[J].湖北社会科学, 2021(5):60-65.
[28] 董磊明, 邹松.中国村社自主性与外部资源的内部化[J].学术月刊, 2020, 52(6):71-83.
[29] 张厚安.乡政村治——中国特色的农村政治模式[J].政策, 1996(8):26-28.
[30] 望超凡.村社主导:资本下乡推动农村产业振兴的实践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3):28-36.
[31] 田先红. 弹性财政:基层化缘行为及其解释[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58(2):5-15.
[32] 甘颖. 组织化再造:基层组织能力提升的制度嵌入机制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140-148.
[33] 张良.乡村公共空间的衰败与重建——兼论乡村社会整合[J].学习与实践, 2013(10):91-100.
[34] 刘祖云, 张诚.重构乡村共同体: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 2018(4):42-4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高晓琴.乡村文化的双重逻辑与振兴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20(06):87.
GAO Xiaoqin.The Double Logic and Revitalization Path of the Rural Culture[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20,20(06):87.
[2]刘继文,良警宇,辛媛媛.主体再造与多元参与:“村民自办文化”的实践机制——基于内蒙古邓村的田野考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22,22(04):103.
LIU Jiwen,LIANG Jingyu,XIN Yuanyuan.Subjects Reconstruction and Multi-participation: The Practical Mechanism of “Villagers’ Self-run Culture”—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Deng Village in Inner Mongolia[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22,22(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