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蔡士魁. 关于生态村建设中几个问题[J]. 环境管理, 1984(5):33-34.
[2] 马贤磊, 金铂皓, 杜焱强. 规模异质性视角下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多案例的比较[J]. 公共管理学报, 2022, 19(3):24-34.
[3] 王忠武, 曲丽, 刁立侠. 生态村建设的价值功能与模式选择[J]. 山东社会科学, 2016(4):65-69.
[4] 姚茂华, 黄斌欢. 生态乡村建设的理论重构与主体整合——基于波兰尼生态政治的反思[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27-32.
[5] 张海燕, 袁新敏. 从国家级生态村建设成果看新农村生态建设的重点[J]. 农村经济, 2009(5):91-93.
[6] 刘晔. 生态乡村建设模式与途径分析[J]. 经济问题, 2013(6):117-120.
[7] 刘洋, 刘震海.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生态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实现机制[J]. 农业经济, 2023(1):58-60.
[8] 马世骏. 运用生态学原则建设农村——实现农村建设生态化[J]. 农村生态环境, 1985, 1(1):2-5.
[9] 任弢. 从环境整治到乡村振兴:美丽乡村项目中的目标置换如何发生?——以浙江安吉为例[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1(5):15-26.
[10] 张熙, 杨冬江. 从"乡村美化" 到"和美乡村"——新时代"美丽乡村" 的内涵变化、建设路径及价值探析[J]. 艺术设计研究, 2023(3):69-74.
[11] 李瑞英, 姜志德. 对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的适用性探讨[J]. 调研世界, 2010(11):22-25.
[12] 成升魁, 闵庆文, 谢高地, 等. 生态农村——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思维[J]. 资源科学, 2003, 25(1):94-95.
[13] 张建伟. 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8(6):12-17.
[14] 罗琼.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探索、制约瓶颈与突破路径研究[J]. 理论学刊, 2021(2):90-98.
[15] 张云, 赵一强. 环首都经济圈生态产业化的路径选择[J]. 生态经济, 2012, 28(4):118-121.
[16] 尚嫣然, 温锋华. 新时代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框架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 27(7):83-89.
[17] 石涌江. 产业化、生态化和数字化:三化融合的思考[J]. 科学学研究, 2021, 39(6):977-980.
[18] 任海军, 唐天泽. 黄河流域上游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研究[J]. 青海社会科学, 2023(1):40-48.
[19] 张波, 白丽媛. "两山理论" 的实践路径——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研究[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19(1):11-19.
[20] 郭亚军, 冯宗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辩证关系及发展路径[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1):8-14.
[21] 谷树忠. 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理论思考[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41(10):8-14.
[22] 陈洪波. "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的逻辑内涵与实现途径[J]. 生态经济, 2018, 34(10):209-213.
[23] 史培军, 刘学敏.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J]. 求是, 2003(4):32-34.
[24] 黎元生. 生态产业化经营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 9(4):84-90.
[25] 高利红, 苏达. 乡村振兴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法律协同[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43(5):119-127.
[26] 李铜山, 黄延龙. 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现状、障碍及对策[J]. 中州学刊, 2020(12):38-43.
[27] 张轩畅, 刘彦随, 李裕瑞, 等. 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生态产业化机理及其典型模式[J]. 资源科学, 2020, 42(7):1275-1284.
[28] 张文龙, 余锦龙. 基于产业共生网络的区域产业生态化路径选择[J]. 社会科学家, 2008(12):47-50.
[29] 陈有真, 段龙龙. 产业生态与产业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J]. 理论视野, 2014(2):78-80.
[30] 葛宣冲. 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化的发展路径探究[J]. 现代经济探讨, 2022(11):116-122.
[31] 高吉喜, 李慧敏, 田美荣. 生态资产资本化概念及意义解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1):41-46.
[32] 倪东生. 如何实现资源资产化管理[J]. 中国流通经济, 2000, 14(5):18-22.
[33] 张文明, 张孝德. 生态资源资本化:一个框架性阐述[J]. 改革, 2019(1):122-131.
[34] 陈光炬. 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内涵、条件及过程[J]. 云南社会科学, 2014(2):111-115.
[35] 沈费伟, 杜芳. 乡村振兴时代"零污染村庄"的实践逻辑与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浙江省源头村的个案考察[J]. 农业经济问题, 2022, 43(4):75-84.
[36] 郭莉, 苏敬勤. 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路径选择:生态工业园和区域副产品交换[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 25(8):73-77.
[37] 刘长全. 关于智慧农业的理论思考:发展模式、潜在问题与推进策略[J]. 经济纵横, 2023(8):63-70.
[38] 韩秀景. 中国生态乡村建设的认知误区与厘清[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 32(12):106-111.
[39]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2:30.
[40] 金书秦, Arthur P J Mol, Bettina Bluemling. 生态现代化理论:回顾和展望[J]. 理论学刊, 2011(7):59-62.
[41] Huber J. Pioneer Countries and the Global Diffusion of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s:Thes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Ecological Modernisation Theory[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8, 18(3):360-367.
[42] 刘祖云, 刘腾. "生态乡村"建设:理论向行动的跃迁[J]. 学海, 2022(5):82-89.
[43] 杨晓梅, 尹昌斌. 农业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和价值实现路径[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12):39-45.
[44] 周鑫. 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54.
[45] 郇庆治, 马丁·耶内克. 生态现代化理论:回顾与展望[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0(1):175-179.
[46] 高攀, 南光耀, 诸培新. 资本循环理论视角下生态产品价值运行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5):150-158.
[47] 王琰. 经济增长逻辑下的个体环保不作为——一个综合的研究框架[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2(2):83-98.
[48] 马国栋. 生态现代化理论及其实践意涵[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8(6):1053-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