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Huang X Q, Xu X C, Wang Q Q, et al. Assessment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ir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China, 1997—2016[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9, 16(17): 3105.
[2] 李婕, 王玉斌, 程鹏飞.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差异及内源构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28(2): 240-252.
[3] 葛鹏飞,王颂吉,黄秀路.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5):66-74.
[4] 李海鹏, 罗丽, 张雄, 等. 中国农业能源效率动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12): 105-115.
[5] 郭海红, 刘新民.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J]. 中国管理科学, 2020, 28(9): 66-75.
[6] 杨骞, 王珏, 李超, 等.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因素[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 36(10): 21-37.
[7] 何晓霞, 毛伟.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分析[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21, 12(1): 58-64.
[8] 邓悦, 吴忠邦, 罗连发. 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吗? ——基于农村人力资本调节效应的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3(1): 169-180.
[9] 马国群, 谭砚文. 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21(5): 77-92.
[10] 刘巽浩. 我国不同地区农田生态系统能量转换效率的初步研究[J].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2(1): 47-53.
[11] 李连禄, 黄育珠, 韩纯儒. 农业生态系统工业能投的折能系数探讨[J]. 农村生态环境, 1989, 5(4): 32-36.
[12] 闻大中. 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的研究方法(二)[J]. 农村生态环境, 1986, 2(1): 52-56.
[13] 贾凤伶, 陈琼, 秦静. 农业生产用能结构变化特点及消费弹性分析[J]. 天津农业科学, 2019, 25(2): 49-55.
[14] 邢红, 赵媛, 王宜强. 中国农业生产用能区域差异的时空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9): 95-101.
[15] 胡莉莉, 牛叔文, 马莉, 等.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中国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6): 1-6.
[16] 闵继胜,胡浩.中国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测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7):21-27.
[17] 田成诗, 陈雨. 中国省际农业碳排放测算及低碳化水平评价——基于衍生指标与TOPSIS法的运用[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395-410.
[18] 张丽琼, 何婷婷. 1997—2018年中国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进与脱钩效应——基于空间和分布动态法的实证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 16(1): 78-90.
[19] 田云,尹忞昊.中国农业碳排放再测算:基本现状、动态演进及空间溢出效应[J].中国农村经济,2022(3): 104-127.
[20] 梁青青. 基于经典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的我国农业碳排放拐点预测及区域比较[J]. 科技与经济, 2017, 30(3): 106-110.
[21] 郭险峰, 艾静静. 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影响因素及脱钩效应研究——基于31省2000—2019年面板数据[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36(1): 9-15.
[22] 马晓玲. 农业机械化与能源消费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探究[J]. 山西农经, 2022(1): 158-160.
[23] Tone K. Dealing with Undesirable Outputs in DEA:A Slacks-based Measure(SBM)Approach[J].GRIPS Research Report Series 2004,2004:44-45.
[24] Oh D H. A 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 Productivity Index[J].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10, 34(3): 183-197.
[25] 赵荣钦, 秦明周. 中国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时空差异[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 23(2): 1-6.
[26] 段华平, 张悦, 赵建波, 等.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 2011, 25(5): 203-208.
[27] 伍芬琳, 李琳, 张海林, 等.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生态系统净碳释放量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07, 26(12): 2035-2039.
[28] 史常亮,郭焱,占鹏,等.中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J].中国科技论坛,2017(1): 136-143.
[29] 陈柔, 何艳秋, 朱思宇, 等. 我国农业碳排放双重性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J]. 软科学, 2020, 34(1): 132-138.
[30] 胡莉莉, 牛叔文, 李怡涵, 等. 中国区域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资源科学, 2011, 33(9): 1768-1774.
[31] 罗斯炫, 何可, 张俊飚. 增产加剧污染?——基于粮食主产区政策的经验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 2020(1): 108-131.
[32] 陈宇斌, 王森. 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碳排放[J]. 经济与管理, 2022, 36(6): 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