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贺雪峰.笔谈:关于“中国式小农经济”[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6):1-26.
点击复制

笔谈:关于“中国式小农经济”()
分享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13年06期
页码:
1-26
栏目:
农村·农民·农业研究
出版日期:
2013-12-31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贺雪峰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农村研究有两个目标,一是认识中国农村,进而认识整个中国,二是建立具有本土契合性和一定普遍性的社会理论,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照搬既有的成熟理论( 主要是西方理论) 解释具有相当独特性和变动性的中国经验,就谈不上对农村对中国的正确认识。因此,研究者应当以开放的学术胸怀和敏锐的经验感知力深入到热火朝天的中国实践中去,有主体性地吸收成熟理论,在经验与理论的反复穿梭中逐步提升理论抽象程度,在此过程中要容许和忍受理论的粗放和不成熟,通过不断的学术积累与接力,逐步建立具有真正意义的中国社会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华中乡土派”从事农村研究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我们在上述两方面都形成了一些积累,准备以学术笔谈的形式进行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和展示,主要包括乡村社会性质、农民心理与行为逻辑、农民生活与意义世界、乡村治理机制、国家与农民关系、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经济、经验研究方法等10 多组笔谈。我们期待着与学界同仁就此展开热烈的、开放性的讨论,协力推进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大繁荣、大发展。本次主题是“中国式小农经济”,包括一篇总体性阐述文章和六篇进一步具体的讨论,涉及到当前中国“ 三农冶问题的多个方面。“中国式小农经济”是我们经过长期调研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以描述当前阶段中国“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基础上的农业经营与农民生计模式。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形成了当前中国农村普遍的“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小规模经营。在农业经营规模过小、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农村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经商,中老年人留守务农,由此形成以老人农业为主的农业经营模式。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举家进城,这些进城农户将土地流转给仍然留村务农的中青年夫妇,由此形成具有适度经营规模的“中农”。老人农业+中农的结构是当前中国农村经营模式的主体部分,也是“中国式小农经济”的核心。正是老人农业+中农的结构,可以使农村继续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中国式小农经济”是一个与主流看法相当不同的视角,我们希望“中国式小农经济”视角可以丰富当前关于中国“三农冶理论及政策问题的讨论。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