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温铁军. 无地则反──印度北方农民运动和"毛派"武装斗争考察报告[J].中国改革,2004(2):4-7.
[2] 温铁军. 埃及农村地权冲突调查分析[J].世界农业,2007(6):1-4.
[3] 国土资源部代表团. "拉美现象"下的土地问题——巴西阿根廷访问考察报告[J].中国土地,2007(6):57-61.
[4] 吕新雨. 近代以来中国的土地问题与城乡关系再认识[J].开放时代,2012(7):111-125.
[5] 马克 塞尔登. 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M]. 魏晓明,冯崇义,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21.
[6] 李玉荣,王海光. 一九五八年《户口登记条例》出台的制度背景探析[J].中共党史研究,2010(9):45-54.
[7] 贺雪峰. 城市化的中国道路[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8] 杜赞奇. 文化、权力与国家[M]. 王福明,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9] 黄平. 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10] 李怀印. 乡村中国纪事[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235-254.
[11] 李昌平. 我向总理说实话[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12] 陈柏峰. 对我国农地承包权物权化的反思[J].清华法律评论,2006,1(1):30-48.
[13] 华生. 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1-2,81-83.
[14] 贺雪峰. 不能全盘否定城乡二元结构[N]. 环球时报,2013-11-07.
[15] 温铁军.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203-208.
[16] 李燕琼. 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突破[J].经济学家,2007(5):61-66.
[17] 文贯中. 吾民无地:城市化、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的内在逻辑[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18] 宋士云,胡洪. 家庭承包经营制下的农地产权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2):75-78.
[19] 高圣平.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农地产权结构的法律逻辑[J].法学研究,2014(4):76-91.
[20] 韩世远. 宅基地的立法问题——兼析物权法草案第十三章"宅基地使用权"[J].政治与法律,2005(5):30-35.
[21] 韩康. 宅基地制度存在三大矛盾[J].人民论坛,2008(7):38-39.
[22] 王德福. 半工半耕与乡村社会的自循环体系[J].经济导刊,2014(10):30-34.
[23] 黄宗智. 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北京:中华书局,1992:15-17.
[24] 陈锡文. 农业和农村发展:形势与问题[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9.
[25] 杨华. "中农"阶层:当前农村社会的中间阶层——"中国隐性农业革命"的社会学命题[J].开放时代,2012(3):71-87.
[26] 黄宗智,彭玉生. 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J].中国社会科学,2007(4):74-88.
[27] 王德福,桂华.大规模农地流转的经济与社会后果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22.
[28] 陈柏峰. 农地的社会功能及其法律制度选择[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2):143-153.
[29] 贺雪峰. 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226-234.
[30] 陈柏峰. 土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前景[J].法学研究,2012(4):99-114.
[31] 贺雪峰. 地权的逻辑II:地权变革的真相与谬误[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79-81,75.
[32] 程雪阳. 土地发展权与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J].法学研究,2014(5):76-97.
[33] 贺雪峰,等. 农民工返乡研究:以2008年金融危机对农民工返乡的影响为例[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34] 张世勇. 返乡农民工研究:一个生命历程的视角[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5] 汪晖. 两种新穷人及其未来——阶级政治的衰落、再形成与新穷人的尊严政治[J].开放时代,2014(6):49-70.
[36] 潘毅,卢晖临. 当代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情感与集体行动[J].社会,2014(4):1-24.
[37] 张路雄.耕者有其田:中国耕地制度的现实与逻辑[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38] 陈柏峰,林辉煌. 农田水利的"反公地悲剧"研究——以湖北高阳镇为例[J].人文杂志,2011(6):144-153.
[39] 刘燕舞. 要反思湄潭土地试验经验——基于贵州鸣村的个案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9(6):116-120.
[40] 田孟,贺雪峰. 中国的农地细碎化及其治理之道[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2):88-96.
[41] 焦长权. 土地财政不等于"涨价归公"——从贺雪峰《地权的逻辑Ⅱ》出发[J].文化纵横,2014(5):102-10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徐宏潇.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依据、现实动因与实现条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20(05):94.
XU Hongxiao.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heoretical Basis, Realistic Motivation and Realization Conditions[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20,20(06):94.
[2]孔祥智,谢东东.缩小差距、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22,22(01):12.
KONG Xiangzhi,XIE Dongdong.On Narrowing Income Gap,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Common Prosperity[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22,22(06):12.
[3]李海金,戴丹.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23,23(03):21.
LI Haijin,DAI Dan.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ounty: How to Make It Possible and What to Do[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23,23(06):21.
[4]袁方成,周韦龙.要素流动何以推动县域城乡融合:经验观察与逻辑诠释——以佛山市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24,24(02):63.
YUAN Fangcheng,ZHOU Weilong.Factor Mobility and Its Impact o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t the County Level: Experiential Observations and Logical Interpretations——A Case Study of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in Nanhai District[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24,24(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