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董磊明,陈柏峰,聂良波. 结构混乱与迎法下乡——河南宋村法律实践的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08(5):87-101.
[2] 徐勇."政党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的整合[J].学术月刊,2007(8):13-20.
[3] 明亮,王苹.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基础研究[J].天府新论,2015(6):120-126.
[4] Lipsky M. Street-Level Bureaucracy:Dilemmas of the Individual in Public Services[M]. 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1980:15-16.
[5] 张文明.村民自治:结构与功能的失衡——以东北四村调查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24-31.
[6] 刘荣材.路径约束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173.
[7]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31.
[8] 吕德文.乡村社会的治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147.
[9] 刘行玉.村委行为倾向考察与分析——以鲁东南夏村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1(2):51-59.
[10] 朱静辉,吴素雄.基层秩序何以可能——传统地方社会治理的理论视角及其述评[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4):100-107.
[11] 荀丽丽,包智明.政府动员型环境政策及其地方实践——关于内蒙古S旗生态移民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7(5):114-128.
[12] 孙立平.过程-事件分析与当代中国农村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J].清华社会学评论,2005(3):76-84.
[13] 林少敏.从"乡土"走向"现代"——中国农村秩序的变迁与选择[J].东南学术,1999(6):76-78.
[14] 王晓毅.村庄结构与村庄内部的紧张[J].中国农村观察,2000(2):55-63.
[15]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6.
[16] 吴毅.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类型学分析[J].管理世界,2002(1):78-85.
[17] 付英.村干部的三重角色及政策思考——基于征地补偿的考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54-163.
[18] 殷华方,潘镇,鲁明泓.中央-地方政府关系和政策执行力:以外资产业政策为例[J].管理世界,2007(7):22-36.
[19] 冯小.发展主义逻辑下的村庄治理——基于皖北A县"富人治村"现象的分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3):68-73.
[20] 何艳玲,汪广龙,陈时国.中国城市政府支出政治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4(7):87-107.
[21] 高兆明.制度伦理与制度"善"[J].中国社会科学,2007(6):41-53.
[22] 陈胜祥.农地产权"有意的制度模糊说"质疑[J].中国土地科学,2014(6):3-9.
[23] 李云新.制度模糊性下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冲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6):1-8.
[24] 周飞舟.生财有道:土地开发和转让中的政府和农民[J].社会学研究,2007(1)49-84.
[25] 刘刚,王芳.乡村纠纷调解中的公共权力与权威——对一起农地纠纷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8(6):58-64.
[26] 周雪光.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J].开放时代,2012(9):105-125.
[27] 唐睿,刘红芹.从GDP锦标赛到二元竞争:中国地方政府行为变迁的逻辑——基于1998-200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2(1):9-16.
[28] 石亚军.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实证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493.
[29] 郑欣.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06.
[30] 孙柏瑛.强镇扩权中的两个问题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11(2):43-46.
[31] 张康之.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J].行政论坛,2012(1):1-7.
[32] 周业安.县乡级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对策[J].管理世界,2000(5):122-132.
[33] 陈柏峰,董磊明. 乡村治理的软肋:灰色势力[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4):142-146.
[34] 张永宏,李静君. 制造同意:基层政府怎样吸纳民众的抗争[J].开放时代,2012(7):5-25.
[35] 徐勇."接点政治":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县域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2-7.
[36] 李慧中,张期陈.征地利益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71.
[37] 刘行玉.村委行为倾向考察与分析——以鲁东南夏村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1(2):51-59.
[38] 肖屹,钱忠好.交易费用、产权公共域与农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侵害[J].农业经济问题,2005(9):58-63.
[39] 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6.
[40] 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37.
[41] 谢新水."伯姆对话"与合作治理沟通机制的建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