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Tarrow S.Power in Movement[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 Eisinger P K.The Conditions of Protest Behavior in American Cities[J].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73(1).
[3] 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1.
[4] 田先红.从维权到谋利——农民上访行为逻辑变迁的一个解释框架[J].开放时代,2010 (6).
[5] 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M].北京:三联书店, 2001:317-320.
[6] 韩志明.行动的选择与制度的逻辑——对"闹大"现象的理论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0(5).
[7] 于建嵘.当前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4(2).
[8] 陈鹏.当代中国城市业主的法权抗争——关于业主维权活动的一个分析框架[J].社会学研究,2010(1).
[9] 折晓叶.合作与非对抗性抵制——弱者的"韧武器"[J].社会学研究,2010(1).
[10] Gamson W,Meyer D.Framing Political Opportunity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Social Movements:Political Opportunities, Mobilizing Structures, and Cultural Framings[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275-290.
[11] 冯秀文.世界政治史研究中的威权主义及其历史定位——以拉丁美洲为例[J].世界历史,2005(2).
[12] 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社会学研究,2006(3).
[13]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6).
[14] 黄伟.关于征地过程中农民有组织维权抗争的分析[J].广东土地科学,2006(3).
[15] 黄振辉.表演式抗争:景观、挑战与发生机理——基于珠江三角洲典型案例研究[J].开放时代,2011(2).
[16] 李芝兰.跨越零和:思考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
[17] 骆祖春.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18] Sidney T.Power in Movement:Social Movements,Collective Action and Poli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