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2] 费孝通.中国绅士[M].惠海鸣,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 吴毅."双重角色""经纪模式"与"守夜人"和"撞钟者"——来自田野的学术扎记[J].开放时代,2001(12):114-117.
[4] 欧阳静.村级组织的官僚化及其逻辑[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5-20.
[5] 申端锋.治理转型下的村干部不胜任难题——兼论乡绅模式的终结[J].探索与争鸣,2014(7):90-93.
[6] 贺雪峰.论乡村治理内卷化——以河南省K镇调查为例[J].开放时代,2011(2):86-101.
[7] 魏小换,吴长春.形式化治理:村级组织性质的再认识[J].广东社会科学, 2013(4):196-202.
[8] 周庆智.乡村治理转型:问题及其他[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3-10.
[9] 韦伯.支配社会学[M].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8-44.
[10] 罗森布鲁姆,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M].张成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44-248.
[11] 贺雪峰,谭林丽.内生性利益密集型农村地区的治理——以东南H镇调查为例[J].政治学研究,2015(3):67-79.
[12] 韦伯.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M].康乐,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21.
[13] 张玉强.政策"碎片化":表现、原因与对策研究[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4(5):102-109.
[14] 金太军.公共政策执行梗阻与消解[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