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谢玲红, 吕开宇. "十四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五大问题[J]. 经济学家, 2020(10):56-64.
[2] 史清华, 卓建伟, 郑龙真. 农民外出就业及遭遇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04(10):56-63.
[3] 蔡昉,都阳.迁移的双重动因及其政策含义——检验相对贫困假说[J].中国人口科学,2002(4):3-9.
[4] 胡初枝, 黄贤金, 方鹏, 等. 农户资源禀赋对劳动力转移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常熟市、如东县和铜山县农户调查的分析[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7(4):72-76.
[5] 王志刚. 耕地、收入和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J]. 农业技术经济, 2003(5):10-13.
[6] 高健,张东辉.个体迁移、家庭迁移与定居城市:农民工迁移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4):99-102.
[7] 韩俊,崔传义,金三林.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流动和就业的主要特点[J].发展研究,2009(4):45-48.
[8] 高健,张东辉.个体迁移、家庭迁移与定居城市:农民工迁移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4):99-102.
[9] 朱农.中国四元经济下的人口迁移——理论、现状和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1(1):44-52.
[10] 蔡昉, 都阳, 王美艳. 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J]. 经济研究, 2001, 36(12):41-49.
[11] 冀县卿,钱忠好.农地股份合作社农地产权结构创新——基于江苏渌洋湖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案例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31(5):77-83,111-112.
[12] 钱忠好,曲福田.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J].管理世界,2006(8):47-55.
[13] 刘燕,吕世辰.农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的相互关系研究——基于北京、山东、山西、陕西四省(市)的调查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6):27-32.
[14] 宁爱凤. 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障碍与对策研究——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视角[J]. 理论探讨, 2010(1):92-95.
[15] 孙小宇, 郑逸芳, 许佳贤. 现阶段农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基于CHIP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1):109-115.
[16] 袁国龙, 林金忠. 农地流转与产业转移——研究刘易斯转折点问题的一个崭新视角[J]. 江苏社会科学, 2014(1):58-69.
[17] Ma?lys De La Rupelle M, Qu H D, Li S, et al. Land Rights Insecurity and Temporary Migration in Rural China[M].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lishing,2009(10):1-37.
[18] 仇童伟,罗必良.农地调整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吗?[J].中国农村观察,2017(4):57-71.
[19] 陈江华,罗明忠,洪炜杰.农地确权、细碎化与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2):88-96.
[20] 赵翠萍,侯鹏,刘阳,等.传统农耕村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践——豫省L村案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8(12):86-94.
[21] 林乐芬,顾庆康.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育类型及其绩效评价——基于215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调查[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12):34-41.
[22] 黄祖辉, 傅夏仙. 农地股份合作制: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制度创新[J]. 浙江社会科学, 2001(5):40-43.
[23] Alain de Janvry, Emerick A K, Navarro M. Delinking Land Rights from Land Use:Certification and Migration in Mexico[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5,105(10):3125-3149.
[24] Chernina E, Casta?eda Dower P, Markevich A. Property Rights, Land Liquidity, and Internal Migration[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4, 110(9):191-215.
[25] Alchian A. Som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s[J]. Politic,1965, 30(4):816-829.
[26] 罗必良.产权强度与农民的土地权益:一个引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6.
[27] 何安华.土地股份合作机制与合作稳定性——苏州合作农场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比较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5(5):51-61.
[28] 罗必良.农地流转的市场逻辑——"产权强度-禀赋效应-交易装置"的分析线索及案例研究[J].南方经济,2014(5):1-24.
[29] 杨金阳,周应恒,黄昊舒.农地产权、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J].财贸研究,2016,27(6):41-53.
[30] 张建,诸培新.不同农地流转模式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以江苏省四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7,39(4):629-640.
[31] 杨昊.家庭农场释放农业劳动力模式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J].林业经济,2013(6):121-124.
[32] Mullan K, Grosjean P, Kontoleon A. Land Tenure Arrangements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 in China[J]. World Development, 2011, 39(1):123-133.
[33] 胡新艳, 洪炜杰. 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孰因孰果?[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137-145.
[34] 阮荣平,郑风田,刘力.信仰的力量:宗教有利于创业吗?[J].经济研究,2014,49(3):171-184.
[35] 徐晋涛,陶然,徐志刚.退耕还林:成本有效性、结构调整效应与经济可持续性——基于西部三省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4(4):13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