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6-117.
[2] 徐依婷."丧偶式育儿":城市新生代母亲的母职困境及形成机制[J].宁夏社会科学,2020(6):136-143.
[3] 杨菊华.健全托幼服务推动女性工作与家庭平衡[J].妇女研究论丛,2016(2):11-14.
[4] 金一虹,杨笛.教育"拼妈":"家长主义"的盛行与母职再造[J].南京社会科学,2015(2):61-67.
[5] 沈奕斐.辣妈:个体化进程中母职与女权[J].南京社会科学,2014(2):69-77.
[6] 陈辉.老漂:城市化背景下农村代际支持的新方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8(2):24-29.
[7] 肖索未."严母慈祖":儿童抚育中的代际合作与权力关系[J].社会学研究,2014,29(6):148-171.
[8] 沈奕斐.谁在你家:中国"个体家庭"的选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9:312-318.
[9] 汪永涛.转型期城市家庭的代际合作育儿[J].社会学评论,2020,8(2):85-97.
[10] 王兆鑫."台前幕后":农村家庭儿童抚育过程中祖辈、父辈的职能分工和代际关系[J].社会建设,2020,7(2):54-65.
[11] 张杨波.代际冲突与合作——幼儿家庭照料类型探析[J].学术论坛,2018,41(5):125-133.
[12] 沈奕斐."后父权制时代"的中国——城市家庭内部权力关系变迁与社会[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43-50.
[13] 李兴睿,冯剑侠.后喻文化语境下代际合作育儿如何实现良性互动?——基于科学育儿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分析[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9(6):90-96.
[14] 叶敬忠,王伊欢.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J].人口学刊,2006,28(3):55-59.
[15] 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82-83.
[16] 邬志辉,李静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1):65-74.
[17] 李根寿,廖运生.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思考[J].前沿,2005(12):163-165.
[18] 杨狄,刘征峰.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的虚置及其反射性改革[J].湖湘论坛,2018,31(4):112-123.
[19] 肖雅勤.隔代照料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基于CHARLS的实证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7(1):33-39.
[20] 王伟同,陈琳.隔代抚养与中老年人生活质量[J].经济学动态,2019(10):79-92.
[21] 靳小怡,刘妍珺.照料孙子女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流动老人和非流动老人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9(2):119-129.
[22] 谭深.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11(1):138-150.
[23] 徐友龙, 周佳松, 凌雁. "中国式隔代抚育" 现象论析[J]. 浙江社会科学, 2019(10): 95-99.
[24] 凡勇昆, 邬志辉, 秦玉友.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学理反思与可能生长点[J]. 教育发展研究, 2016, 32(20): 47-51.
[25] 叶敬忠. 农村留守人口研究: 基本立场、认识误区与理论转向[J]. 人口研究, 2019, 43(2): 21-31.
[26] 宋璐, 冯雪. 隔代抚养: 以祖父母为视角的分析框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7(1): 83-89.
[27] 郑佳然.代际交换:隔代抚养的实质与挑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1):113-119.
[28] 夏柱智, 贺雪峰. 半工半耕与中国渐进城镇化模式[J]. 中国社会科学, 2017(12): 117-137.
[29] 杨华. 教育主体缺失视角下农村校园欺凌成因及治理[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86-98.
[30] 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25(10):15-18.
[31] 朱科蓉, 李春景, 周淑琴. 农村"留守子女" 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 教育科学, 2002, 18(4): 21-24.
[32] 张明皓, 叶敬忠. 游戏商品化中的留守儿童[J]. 教育科学文摘, 2019(2): 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