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鹏进.中国传统农村土地产权性质的三重认知及其贯通理解[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06):80-88.
 [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14,(06):80-88.
点击复制

中国传统农村土地产权性质的三重认知及其贯通理解()
分享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14年06期
页码:
80-88
栏目:
土地问题
出版日期:
2014-11-25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黄鹏进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传统社会农村土地产权产权性质复合产权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有关中国传统农村土地产权性质的认识大致可归纳为三重认知,即“剥夺反抗观”“宗族伦理观”与“私有财富观”。“剥夺反抗观”主要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影响,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性质是封建地主所有制,土地占有的高度不均是农民遭受剥削与压迫的根源。“宗族伦理观”认为传统社会的土地产权嵌入于宗族社会结构之中,是一种基于“祖业观”的“家业产权”。“私有财富观”则主张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土地属于私人所有,存在着普遍的土地市场与多样化的土地产权交易形式。其实,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产权在本质上是一种复合产权形式,上述三重认知分别强调了土地的政治产权、社会(文化)产权与经济产权三重属性。这一认识对于回答当下农村的土地产权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