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史清华,贾生华.农户家庭农地流转及形成根源——以东部沿海苏鲁浙三省为例[J].中国经济问题,2003(5):41-54.
[2] 张丁,万蕾.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4年的15省(区)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7(2):24-34.
[3] 张红宇.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政策:持续创新——对农地使用制度变革的重新评判[J].管理世界,1998(6):168-177.
[4] 钱忠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6):35-47.
[5] 田传浩,贾生华.农地制度、地权稳定性与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理论与来自苏浙鲁的经验[J].经济研究,2004(1):112-119.
[6] 董国礼,李里,任纪萍.产权代理分析下的土地流转模式及经济绩效[J].社会学研究,2009(1):25-63.
[7] 徐美银.农民阶层分化、产权偏好差异与土地流转意愿——基于江苏省泰州市387户农户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2013(1):56-66.
[8] 钟涨宝,狄金华.中介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的地位与作用[J].农村经济,2005(3):35-37.
[9] 刘红梅,王克强.浙江省农村土地市场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1(2):33-37.
[10] 王克强,蒋振声.从地产到农民的生活保障效用谈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的紧迫性[J].农业经济,2000(2):19-21.
[11] 包宗顺,徐志明,高珊,等.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9(4):23-30.
[12] 速水佑次郎.农业经济论[M].沈金虎,周应恒,张玉林,等,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42-245.
[13] 张立平,钟涨宝,颜其松.农地流转新困境及其破解对策[J].农村经济,2006(12):47-49.
[14] 贺振华.农户兼业及其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一个分析框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4):72-78.
[15] 李明艳,陈利根,石晓平.非农就业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实证分析:配置效应、兼业效应与投资效应——基于2005年江西省农户调研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2(3):41-51.
[16] 廖洪乐.农户兼业及其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2(5):62-87.
[17] 陈晓红.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兼业及其因素分析——来自苏州农村的实证调查[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0):90-94.
[18] 梁流涛,曲福田,诸培新,等.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和效率分析——基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08(10):1525-1532.
[19] 张忠明,钱文荣.不同兼业程度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的调查与实证[J].农业经济问题,2014(3):19-24.
[20] 高强,李凌超,丁慧媛.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山东省胶州市调查数据的分析[J].山东经济,2011(11):56-61.
[21] 聂建亮,钟涨宝.保障功能替代与农民对农地转出的响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
[22] 闫小欢,霍学喜.农民就业、农村社会保障和农地流转——基于河南省479个农户调查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7):34-44.
[23] 涂琼理,邹秀清.农民对农地保障功能的主观认知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赣、桂三省506份农户调查[J].中国土地科学,2012(11):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