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贺雪峰. 乡村选举中的派系与派性[J]. 中国农村观察,2001(4).
[2] 孙琼欢,卢福营. 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的派系竞争[J]. 中国农村观察,2000(3).
[3] 吴思红,李韬. 村"两委"选举中派系贿选现象研究[J]. 政治学研究,2015(1).
[4] 贺雪峰. 派性、选举与村集体经济[J]. 宁波党校学报,2003(2).
[5] 陈柏峰. 北方村庄的派性政治与日常生活[J]. 开发研究,2008(1).
[6] 李利宏. 村委会选举中的派性政治——以资源型村庄为例[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7).
[7] 李婷. 阶层分化下的村庄派性选举与民主决策——基于浙东N县D村的调查[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8] 吴思红. 村庄派系与村级权力结构的稳定性[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9] 卢福营. 派系竞争:嵌入乡村治理的重要变量——基于浙江省四个村的调查与分析[J]. 社会科学,2011(8).
[10] 仝志辉. 派性的性质与农村组织重建的资源[J]. 中国农村观察,2007(4).
[11] 吴毅."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对一起石场纠纷案例的分析[J]. 社会学研究,2007(5).
[12] 李连江,欧博文. 当代中国农民的依法抗争[M]//吴国光.九七效应:香港、中国与太平洋.香港:太平洋世纪研究所,1997.
[13] 于建嵘. 当前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J]. 社会学研究,2004(2).
[14] 陈柏峰. "气"与村庄生活的互动——皖北李圩村调查[J]. 开放时代,2006(6).
[15] 应星. "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6] 应星. "气"与中国乡土本色的社会行动——一项基于民间谚语与传统戏曲的社会学探索[J]. 社会学研究,2010(5).
[17] 吴思红,吴素红. 农村派系成长及其影响[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2).
[18] 卢福营,孙琼欢. 论现阶段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的派系[J]. 天津社会科学,2005(1).
[19] 吴毅. 无政治村庄[J]. 浙江学刊,2002(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章荣君.村民自治吸纳协商民主何以可行?[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18(03):84.
ZHANG Rongjun.Is it Feasible for Villagers’ Self-governance to Adopt Deliberative Democracy?[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18,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