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7-16.
[2] 郭于华.代际关系中的公平逻辑及其变迁:对河北农村养老事件的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 王跃生.社会转型初期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变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4] 贺雪峰,郭俊霞.试论农村代际关系的四个维度[J].社会科学,2012(7):69-78.
[5] 王跃生.社会变革中的家庭代际关系变动、问题与调适[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3):79-87.
[6] 吴帆,李建民.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政策路径分析[J].人口研究,2012,36(4):37-44.
[7] 李树茁,王欢.家庭变迁、家庭政策演进与中国家庭政策重构[J].人口与经济,2016(6):1-9.
[8] 李永萍.家庭发展能力:农村家庭策略的比较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08-120.
[9] 吴小英.家庭政策背后的主义之争[J].妇女研究论丛,2015(2):17-25.
[10] 胡湛,彭希哲.家庭变迁背景下的中国家庭政策[J].人口研究,2012,36(2):3-10.
[11] 张秀兰,徐月宾.建构中国的发展型家庭政策[J].中国社会科学,2003(6):84-96.
[12] 陈卫民.我国家庭政策的发展路径与目标选择[J].人口研究,2012(4):29-36.
[13] 彭希哲,胡湛.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5(12):113-132.
[14] 罗伯特芮德菲尔德.农民社会与文化[M].王莹,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5] 李亦园.人类的视野[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16] 张雪霖.家庭目标、代际责任与乡村教育效果研究——区域差异比较的视角[J].教育科学,2019,35(4):84-90.
[17] 杨华.农村婚姻挤压的类型及其生成机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5-34,170.
[18] 王德福.弹性城市化与接力式进城——理解中国特色城市化模式及其社会机制的一个视角[J].社会科学,2017(3):66-74.
[19] 朱占辉.接力式城市化:一种选择路径[J]. 重庆社会科学,2017(5):72-79.
[20] 张建雷.接力式进城:代际支持与农民城镇化的成本分担机制研究——基于皖东溪水镇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5):10-20.
[21] 贺雪峰.南北中国:中国农村区域差异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2]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华书局,2000:259-300.
[23] 贺雪峰.乡村社会关键词[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117.
[24] 皮埃尔布迪厄.实践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王向阳.劳动力结构、家庭资源配置与农民家庭再生产——基于农民家庭“积累-消费”结构的分析框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9,19(05):64.
WANG Xiangyang.Labor Structure, Family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Peasant Family Reproduction: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Accumulation-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Peasant Families[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19,19(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