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文华,刘某承,闵庆文.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J].资源科学,2010,32(6):1015-1021.
[2] 马世俊,李松华.中国的农业生态工程[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18.
[3] 叶谦吉.生态农业[J].农业经济问题,1982(11):3-10.
[4] 梁家勉.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483-484.
[5] 李伯重.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上)[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4):54-63.
[6] 闵宗殿.明清时期浙江嘉湖地区的农业生态平衡[J].中国农业科学,1982(2):90-95.
[7] 闻大中.三百年前杭嘉湖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J].生态学杂志,1989(3):18-23.
[8] 吴建新,赵艳芝.明清以来广东的生态农业类型[J].中国农史,2005(4):29-36.
[9] 李伯重.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下)[J].中国农史,2004(4):43-57.
[10] 周晴,孙中宇,杨龙,等.我国生态农业历史中利用植物辅助效应的实践[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24(12):1585-1597.
[11] 朱冠楠,李群.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生态养殖系统及其价值研究[J].中国农史,2014,33(2):133-141,77.
[12] 李伯重.江南农业的发展1620-1850[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2-24.
[13] 陈恒力,王达.补农书校释[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4-5.
[14] 滨岛敦浚.明代江南農村社會の研究[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會,1982:25-30.
[15] 江苏省农林厅.江苏农业发展史略[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1-46.
[16] 李伯重.明清江南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三[J].农业考古,1985(2):150-163.
[17] 张翰.松窗梦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8] 杨屾.豳风广义[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19] 刘华.明代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人文精神透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48-155.
[20] 梁方仲.梁方仲经济史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36.
[21] 王人骏,赵海月.税制改革与社会转型:"一条鞭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税务研究,2019(11):125-128.
[22] 陈学文.明清时期维护生态的条令和民约[J].浙江学刊,2013(4):38-43.
[23] 曾雄生.明清桑争稻田、棉争粮田和西方圈地运动之比较[J].中国农史,1994(4):39-49.
[24] 林荣琴.明清时期太湖地区蚕桑业的分布与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3):106-118,159-160.
[25] 曹允源.民国吴县志·卷五十二[M].扬州:广陵书社,2016.
[26] 石声汉.农政全书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965.
[27]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志·水产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
[28] 曹颖.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生蔬菜栽培与利用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29] 钟功甫,王增骐,吴厚水,等.基塘系统的水陆相互作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11-14.
[30] 菅丰,陆薇薇.费孝通眼中的"羊"——印刻在家畜体内的江南农业发展史[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25-32,163-164.
[31] 富兰克林H金.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M].程存旺,石嫣,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2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