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Townsend P. Poverty in the United Kingdom[M]. Califorin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1.
[2] 阿马蒂亚·森.论社会排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5(3):1-7.
[3] 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192.
[4] 姜明世, 金菊花.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贫困现象:相对贫困的决定因素[J].国外社会科学, 2017(6):110-117.
[5] 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周晓虹, 周怡, 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7:7.
[6] 贺海波.贫困文化与精准扶贫的一种实践困境——基于贵州望谟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村寨的实证调查[J].社会科学, 2018(1):75-88.
[7] 迈克尔·赫勒.困局经济学[M].闾佳,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106.
[8] 江克忠, 刘生龙.收入结构、收入不平等与农村家庭贫困[J].中国农村经济, 2017(8):75-90.
[9] 周怡.贫困研究: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的对垒[J].社会学研究, 2002(3):49-63.
[10] 左停, 李世雄.2020年后中国农村贫困的类型、表现与应对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58-67.
[11] 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77-136.
[12] 李文钢.贫困文化论的误用与滥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5):22-31.
[13] 高香芝, 徐贵恒.贫困文化对民族地区反贫困的多层次影响[J].理论研究, 2008(2):52-54.
[14] 李树茁, 姜全保, 费尔德曼.性别歧视与人口发展[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219.
[15] 刘燕舞.农村光棍的类型研究——一种人口学的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160-169.
[16] 桂华, 余练.婚姻市场要价:理解农村婚姻交换现象的一个框架[J].青年研究, 2010(3):24-36.
[17] 余练.婚姻连带:理解农村光棍现象的一个新视角——对鄂中和鄂东三村光棍成窝现象的解释[J].人口与经济, 2017(1):13-21.
[18] 张川川, 陶美娟.性别比失衡、婚姻支付与代际支持[J].经济科学, 2020(2):87-100.
[19] 张玉林.流动与瓦解:中国农村的演变及其动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20] 石雅茗, 刘爽.中国出生性别比的新变化及其思考[J].人口研究, 2015(4):35-48.
[21]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79.
[22] 许烺光.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M].台湾:南天书局有限公司, 2001:7.
[23] 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96-97。
[24] 贺雪峰.农民价值观的类型及相互关系——对当前中国农村严重伦理危机的讨论[J].开放时代, 2008(3):51-58.
[25] 桂华.礼与生命价值:家庭生活中的道德、宗教与法律[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4:15.
[26] 吴飞.论"过日子"[J].社会学研究, 2007(2):66-85.
[27] 刘燕舞.论"奔头":理解冀村农民自杀的一个本土概念[J].社会学评论, 2014(5):66-86.
[28] 彭大松.村落里的单身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180-186.
[29] 米歇尔·福柯.古典时代疯狂史[M].林志明, 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5:200.
[30] 刘燕舞.婚姻中的贱农主义与城市拜物教——从农村光棍的社会风险谈起[J].社会建设, 2015(6):53-69.
[31] 胡润忠.美国政治学"政策决定政治"的代表性理论比较[J].国外理论动态, 2013(2):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