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章也微.从农村垃圾问题谈政府在农村基本公共事务中的职责[J].农村经济,2004(3):89-91.
[2] 申振东,姚恩雪.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政策演变、实施现状及完善路径[J].贵州社会科学,2018(9):85-91.
[3] 常纪文, 吴雄, 孙天一. 推行我国农村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理的法制思考[J].环境保护, 2019, 47(12): 11-17.
[4] 吴柳芬, 杨奕. 基层政府权责配置与农村垃圾治理的实践——以桂北M镇"清洁乡村"治理项目为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3): 32-41.
[5] 林丽梅, 刘振滨, 黄森慰, 等.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农户认知与行为响应: 以治理情境为调节变量[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7, 33(2): 127-134.
[6] 王学婷, 张俊飚, 何可, 等.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合作治理参与行为研究: 基于心理感知和环境干预的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2): 459-468.
[7] 贾亚娟, 赵敏娟. 环境关心和制度信任对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意愿的影响[J].资源科学, 2019, 41(8): 1500-1512.
[8] 耿永志. 农村社会治理的农民参与研究——以垃圾治理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3(10): 513-516.
[9] 李全鹏. 中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生成机制与治理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4(2): 14-23.
[10] 赵细康, 曾云敏, 吴大磊. 多层次治理中的向下分权与向外分权: 基于农村垃圾治理的观察[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5): 83-93.
[11] 向玉琼, 张健培. 重建社会资本:农村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有效路径[J].长白学刊, 2020(1): 59-67.
[12] 蒋培. 规训与惩罚: 浙中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社会逻辑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103-110.
[13] 孙旭友, 陈宝生. 国家-农民关系变迁中农村垃圾治理的实践转型与框架建构[J].江西社会科学, 2019, 39(9): 219-225.
[14] 甄小英.创新治理模式建设清洁美丽乡村——全椒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探索的现实意义[J].人民论坛,2016(30):127.
[15] 杜焱强, 刘瀚斌, 陈利根.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PPP模式与传统模式孰优孰劣? ——基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案例的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1): 59-68.
[16] 姜利娜, 赵霞.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比较与政策启示——以北京市4个生态涵养区的治理案例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 2020(2): 16-33.
[17] 丁建彪. 合作治理视角下中国农村垃圾处理模式研究[J].行政论坛, 2020, 27(4): 123-130.
[18] 孙旭友.垃圾上移:农村垃圾城乡一体化治理及其非预期后果——基于山东省P县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23-129,168.
[19] 夏循祥. 农村垃圾处理的文化逻辑及其知识治理——以坑尾村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8(5): 110-114.
[20] 胡溢轩, 童志锋. 环境协同共治模式何以可能: 制度、技术与参与——以农村垃圾治理的"安吉模式"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7(3): 88-97.
[21] Kooiman J,Bavinck M, Jentoft S, et al. Fish for Lift: Interactive Governance for Fisheries[M]//Kooiman J, et al. The Governance Perspective. Amsterdam: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2005:11-25.
[22] Torfing J, Peters B G, Pierre J, et al. Interactive Governance: Advancing the Paradigm[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15-16.
[23] Kooiman J,Bavinck M,Chuenpagdee R,et al. Interactive Governance and Governability: An Introduction[J].The Journal of Transdisciplinary Environmental Studies,2008,7(1): 1-11.
[24] Kooiman J, Bavinck M.Theorizing Governability: The Iinteractive Governance Perspective[M]//Bavinck M, et al. Governability of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Springer:Dordrecht,2013:9-30.
[25] 侯志阳, 张翔.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何以促进知识发展?——基于《公共管理学报》创刊以来相关文献的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 2020, 17(1): 143-151.
[26] 皮埃尔·卡蓝默.破碎的民主:试论治理的革命[M].高凌瀚,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1.
[27] 范逢春.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 十八大以来我国地方治理创新的审视与展望[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7, 18(2): 4-13.
[28] 陈家建.政府会议与科层动员——基于一个民政项目的案例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7(5):26-34.
[29] 张康之.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4, 28(2): 2-13.
[30] 周雪光,练宏.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 一个"控制权"理论[J].社会学研究, 2012, 27(5): 69-93.
[31] 向玉琼.从媒体演进看政策过程中的信息生产[J].学海,2019(1):163-170.
[32] 景跃进.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逻辑转换——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再思考[J].治理研究, 2018, 34(1): 48-57.
[33] 周家明, 刘祖云.村规民约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基于要素-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 2014, 35(4): 21-27.
[34] 苗青, 赵一星.社会企业如何参与社会治理? 一个环保领域的案例研究及启示[J].东南学术, 2020(6): 130-139.
[35] 刘伟, 黄佳琦.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简约传统及其价值[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 40-48.
[36] 孙强强, 李华胤.乡村弹性化治理: 一个概念性框架及其三重维度——基于"国家-社会"关系历史演进的考量[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1): 42-51.
[37] 吴重庆.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J].读书, 2011(1): 19-25.
[38] 金江峰.乡村政策动员中的"权力-技术"及其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 2020(2): 134-144.
[39] Kooiman J. Modern Governance: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M].London: Sage,1993:4.
[40] 向玉琼. 超越理性知识:论环境治理的知识更新[J].人文杂志, 2020(3): 97-104.
[41] 曲延春.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策打架"及其破解之道[J].行政论坛, 2020, 27(2): 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