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
[2] 狄金华. 民间仪式与权力意志——华北米村丧葬仪式的变迁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9(3):98-110.
[3] 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敬东,汲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523-526.
[4] 拉德克利夫·布朗.安达曼岛人[M].梁粤,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78-182.
[5] 骆桂花, 马文利. "卡果哇" 与藏区基层社会治理——以同仁县江什加村结夏安居欢庆仪式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 2020, 41(11):62-68.
[6] 唐胡浩, 赵金宝. 重塑村落共同体:乡村治理视角下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基于席赵村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60(5):21-33.
[7] 赵旭东,张洁."差序"秩序的再生产——围绕皖南一村落丧葬仪式的时空过程而展开[J].民俗研究,2019(3):124-135.
[8] 单江秀.反结构与秩序重建:楚雄彝族倮倮支系丧葬仪式考察[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2):133-138.
[9] 景军. 知识、组织与象征资本——中国北方两座孔庙之实地考察[J]. 社会学研究, 1998, 13(1):7-24.
[10] 高丙中. 一座博物馆-庙宇建筑的民族志——论成为政治艺术的双名制[J]. 社会学研究, 2006, 21(1):154-168.
[11] 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M]//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33-336.
[12] 纳日碧力戈,马静.中原地区婚俗变迁初探——以河南开封尉氏县L村为例[J].民俗研究,2016(5):117-124.
[13] 吴毅. 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364-367.
[14] 李永萍. 仪式的"礼" 化:一种社区秩序再生产机制——关中地区丧葬仪式的田野考察[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44(6):179-188.
[15] 萧放."人情"与中国日常礼俗文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3-48.
[16] 陆益龙.后乡土性:理解乡村社会变迁的一个理论框架[J].人文杂志,2016(11):106-114.
[17] 尹广文."新乡土中国"社会团结的秩序基础——兼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社会秩序建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6):19-30.
[18] 董磊明,郭俊霞.乡土社会中的面子观与乡村治理[J].中国社会科学,2017(8):147-160.
[19] 曾维和,咸鸣霞.衰落风险与村庄共同体治理——基于"金陵首富村"全面振兴的案例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21(1):22-39.
[20] 张良. 从"汲取式整合"到"服务式整合":乡镇治理体制的转型与建构——基于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0, 26(2):58-63.
[21] 何重达,吕斌.中国单位制度社会功能的变迁[J].城市问题,2007(11):48-56.
[22] 黎赵,张桂凤.社会中介组织整合养老服务:功能、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广西崇左市的调查[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1):137-145.
[23] 张康之.为了人的共生共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6.
[24] 费孝通.江村经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81.
[25] 龚丽兰,郑永君.培育"新乡贤":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的构建机制[J].中国农村观察,2019(6):59-76.
[26] 齐燕.意义断裂与面子竞争: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逻辑——基于关中S村的个案分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83-89.
[27] 郑家豪, 周骥腾. 农村人情治理中的行政嵌入与规则融合——以重庆市川鄂村整顿"整酒风"事件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 2020(5):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