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贾俊雪, 秦聪, 孙传辉, 等. 中央地方利益协调下减税政策的增收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 2019(6):79-97.
[2] 赵勇智, 罗尔呷, 李建平. 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 2019(5):22-37.
[3] 王轶, 刘蕾. 农民工返乡创业何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J].中国农村经济, 2022(9):44-62.
[4] 孙雪峰, 张凡. 农村集体经济的富民效应研究——基于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双重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6):183-194.
[5] 曹菲, 聂颖. 产业融合、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收入增长——基于海南省县域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21(8):28-41.
[6] 刘洋, 颜华. 县域金融集聚、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增长——基于河南省县域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21(12):60-75.
[7] 董晓林, 吴以蛮, 熊健. 金融服务参与方式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 2021(6):47-64.
[8] 刘心怡, 金山, 张伟. 金融科技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财贸研究, 2020, 31(8):65-76.
[9] 刘丹, 方锐, 汤颖梅.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非农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J].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9, 34(3):57-66.
[10] 杨林, 赵洪波.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民增收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检验[J].山东社会科学, 2022(4):149-155.
[11] 刘自强, 张天.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J].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6(12):93-102.
[12] 斯丽娟, 汤晓晓.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 2022, 237(5):100-116.
[13] 徐莹, 王娟.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收入差距:加剧还是缓解[J].农业技术经济, 2023(1):1-12.
[14] 高宝军, 许小晴, 久毛措.西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牧民收入增长影响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3(2):84-91.
[15] 任碧云, 李柳颍.数字普惠金融是否促进农村包容性增长——基于京津冀2114位农村居民调查数据的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9, 39(4):3-14.
[16] 李牧辰, 封思贤, 谢星.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3):132-145.
[17] 宋科, 刘家琳, 李宙甲.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吗?——兼论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协同效应[J].中国软科学, 2022(6):133-145.
[18] 杨怡, 陶文清, 王亚飞.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J].改革, 2022(5):64-78.
[19] 张勋, 万广华, 张佳佳, 等. 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经济研究, 2019, 54(8):71-86.
[20] 陈东平, 丁力人, 高名姿. 共同富裕背景下数字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6):171-182.
[21] 张林.数字普惠金融、县域产业升级与农民收入增长[J].财经问题研究, 2021, 451(6):51-59.
[22] 李超伟, 张龙耀.信息通信技术使用、金融交易成本与农户数字金融参与——基于距离、密度与人情成本三重维度的考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3(2):168-177.
[23] 徐光顺, 蒋远胜, 王玉峰.技术与农户普惠金融[J].农业技术经济, 2018(4):98-110.
[24] 杨少雄, 孔荣. 数字金融市场参与改善农户收入了吗[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5):180-190.
[25] 张宁, 郑平. 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基于传统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对比[J].宏观经济研究, 2023(1):26-41.
[26] 张正平, 董晶.金融科技赋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 2023(9):81-95.
[27] 赵霞, 韩一军, 姜楠. 农村三产融合:内涵界定、现实意义及驱动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17(4):49-57.
[28] 齐文浩, 李佳俊, 曹建民, 等. 农村产业融合提高农户收入的机理与路径研究——基于农村异质性的新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 2021(8):105-118.
[29] 张林, 温涛.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 2022(7):59-80.
[30] 江泽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再探索[J].农业经济问题, 2021(6):8-18.
[31] 牛文涛, 郑景露, 唐轲. 农村三产融合赋能农民就业增收再审视——基于河南省孟庄镇、龙湖镇、薛店镇的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22(8):132-144.
[32] 裴长洪, 倪江飞, 李越. 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财贸经济, 2018, 39(9):5-22.
[33] 李春涛, 闫续文, 宋敏, 等. 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 2020(1):81-98.
[34] 葛继红, 王猛, 汤颖梅. 农村三产融合、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差距——效率与公平能否兼得[J].中国农村经济, 2022(3):50-66.
[35] 温忠麟, 叶宝娟.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5):731-745.
[36] 覃朝晖, 潘昱辰.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5):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