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十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J].乡村振兴,2022,38(2):20-21.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3] 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求是,2023(6):1-19.
[4] 沈费伟.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策略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2):1-12.
[5] 关爽.数字技术驱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逻辑机理与风险治理[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1(4):153-161.
[6] 孟天广.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机制与路径——兼论"技术赋能"与"技术赋权"的双向驱动[J].治理研究,2021(1):5-14.
[7] 韩瑞波.敏捷治理驱动的乡村数字治理[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4):132-140.
[8] 陈荣卓,车一頔.利益聚合与行动协同: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何以建构?——来自武汉市星光村的经验观察[J].中国行政管理,2022(10):65-73.
[9] 郁建兴,任杰.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实现机制[J].政治学研究,2020(1):45-56.
[10] 刘琼莲.中国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关键:信任与韧性[J].学习与实践,2020(11):29-39.
[11] 邓大才,卢丛丛.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实践逻辑与基层政权转型[J].求实,2023(2):69-80.
[12] 张贤明,张力伟.社会治理共同体:理论逻辑、价值目标与实践路径[J].理论月刊,2021(1):61-68.
[13] 李祖佩.村级治理视域中的农民参与——兼议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现[J].求索,2022(6):131-138.
[14] 毛一敬.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村级治理的优化路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4):56-63.
[15] 黄家亮.赋利赋权赋能: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动力再造[J].江苏社会科学,2023(2):97-104.
[16] 孙玉娟,孙浩然.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时代契机、掣肘因素与行动逻辑[J].行政论坛,2021,28(5):37-43.
[17] 杨嵘均,操远芃.论乡村数字赋能与数字鸿沟间的张力及其消解[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31-40.
[18] 张雅勤.乡村数字治理中技术主义倾向:浮现与防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3):73-83.
[19] 唐胡浩,赵金宝.重塑村落共同体:乡村治理视角下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基于席赵村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0(5):21-33.
[20] 何得桂,武雪雁.赋能型治理: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有效实现方式——以陕西省石泉县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22,43(6):134-144.
[21] 胡卫卫,张迪,龚兴媛.城乡融合发展中数字治理共同体的三重逻辑与建构路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112-120.
[22] 詹姆斯·S.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邓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364.
[23] 理查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M].孙柏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4] 徐旭初,吴彬,金建东.数字赋能乡村:数字乡村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247-248.
[25] 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78.
[26] 徐菲.共治视域下价值共识的生成逻辑[J].人民论坛,2021(16):81-83.
[27] Dunleavy P.Digital Era Governance:IT corporations,the State,and E-governmen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1-20.
[28] 保海旭,陶荣根,张晓卉.从数字管理到数字治理:理论、实践与反思[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0(5):53-65.
[29] 胡卫卫,辛璄怡,于水.技术赋权下的乡村公共能量场:情景、风险与建构[J].电子政务,2019(10):117-124.
[30] 孟凡新,涂圣伟.技术赋权、平台主导与网上交易市场协同治理新模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5):43-51.
[31]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23.
[32] 徐勇.基层民主发展的途径与机制:权利保障与社区建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6.
[33] 王力平.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意涵、出场实践及建设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23(2):53-61.
[34] 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6.
[35] 胡卫卫,申文静.技术赋能乡村数字治理的实践逻辑与运行机制——基于关中H村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证考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5):61-67.
[36] 许可.决策十字阵中的智能合约[J].东方法学,2019(3):44-55.
[37] 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状态、国家和乌托邦[M].何怀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08.
[38] 张汝立,刘帅顺.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中的信任机制:类型、特征与再生产[J].求实,2022(1):27-42.
[39] 王露璐.新乡土伦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乡村伦理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0.
[40] 李明桂.马克思公平分配思维的多重逻辑及现实关怀[J].现代经济探讨,2015(5):16-20.
[41] 沈费伟,杜芳.数字乡村治理的限度与优化策略——基于治理现代化视角的考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4):134-144.
[42] 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M].何道宽,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79.
[43] 亨利基·辛格,埃里克·施密特,丹尼尔·胡滕洛赫尔.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M].胡利平,风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23:243.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张雅勤.乡村数字治理中技术主义倾向:浮现与防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23,23(03):73.
ZHANG Yaqin.Technocratic Tendencies in Rural Digital Governance: Emergence and Prevention[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23,23(01):73.
[2]杨嵘均,喻包庆.数字治理嵌入乡村礼俗社会的可能路径及其调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23,23(03):84.
YANG Rongjun,YU Baoqing.The Possible Path of Digital Governance and Its Readjustment in the Embedment in the Running of the Rural Etiquette and Custom Society[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23,23(01):84.
[3]高名姿,张雷,朱慧劼.数字治理、宗族网络与农业创业——基于东部地区397个县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24,24(02):173.
GAO Mingzi,ZHANG Lei,ZHU Huijie.Digital Governance, Clan Network and 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ship: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97 Counties in Eastern China[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24,24(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