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杨一平.司法正义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49-69.
[2] 栗峥.乡土正义:鲁南周村的纠纷解决[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1):150-160.
[3] 费孝通.乡土中国[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27.
[4] 陈柏峰.熟人社会:村庄秩序机制的理想型探究[J].社会,2011(1):223-241.
[5]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1.
[6] 杨华."无主体熟人社会"与乡村巨变[J].读书,2015(4):31-40.
[7] 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M]. 王海龙,张家瑄,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278-279.
[8] 朱晓阳."语言混乱"与法律人类学的整体论进路[J].中国社会科学,2007(2):106-117.
[9] 董磊明,陈柏峰,聂良波.结构混乱与迎法下乡——河南宋村法律实践的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08(5):87-100.
[10] 尤伊克,西尔贝.法律的公共空间:日常生活中的故事[M]. 陆益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71-72.
[11] 应星."迎法入乡"与"接近正义"——对中国乡村"赤脚律师"的个案研究[J]. 政法论坛,2007(1):79-94.
[12] 张剑源.管辖权竞争与当代中国乡村司法的合法性建构[J].当代法学,2014(4):120-130.
[13] 印子.乡土纠纷的解决与正义供给——来自赣南宋村的田野经验[J].环球法律评论,2014(2):85-104.
[14] Michelson E. Climbing the Dispute Pagoda:Grievances and Appeals to the Official Justice System in Rural China[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2007,72(3):459-485.
[15] 吴毅.何以个案为何叙述——对经典农村研究方法质疑的反思[J].探索与争鸣,2007(4):22-25.
[16] 陈柏峰.法律经验研究的机制分析方法[J].法商研究,2016(4):44-54.
[17] 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4-17.
[18] 朱晓阳.小村故事:罪过与惩罚(1931-1997)[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36-45.
[19] 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M].王亚新,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5.
[20] William L F, Abel R L, Sarat A. The Emergence and Transformation of Disputes:Naming, Blaming, Caliming[J]. Law and Society Review,1980,15(314):631-654.
[21] 罗伯特C埃里克森.无需法律的秩序——邻人如何解决纠纷[M]. 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63.
[22] 宋丽娜,田先红.论圈层结构——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再认识[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9-121.
[23] 陈柏峰."气"与村庄生活的互动——皖北李圩村调研[J]. 开放时代,2007(6):121-134.
[24] 刘燕舞.论"奔头"——理解冀村农民自杀的一个本土概念[J].社会学评论, 2014(5):68-86.
[25] 韦伯.法律社会学[M]. 康乐,简惠美,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26.
[26] 苏力.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15-222.
[27] 栗峥.村落纠纷中的正义呈现[J]. 社会科学辑刊,2010(2):55-58.
[28] 滋贺秀三.中国法文化的考察[M]//王亚新,梁治平.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调解,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3.
[29] 应星."气"与中国乡土本色的社会行动——一项基于民间谚语与传统戏曲的社会学探索[J]. 社会学研究, 2010(5):111-129.
[30] 王康敏.通过"法盲"的治理. 北大法律评论(第11卷第1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9-50.
[31] 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M].王晓毅,陈育国,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76.
[32] 陈柏峰,董磊明.治理论还是法治论——当代中国乡村司法的理论建构[J]. 法学研究,2010(5):34-46.
[33] 董磊明.宋村的调解:巨变时代的权威与秩序[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31-138.
[34] 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社会学研究,2006(3):1-38.
[35] 布莱克.法律的运作行为[M]. 唐越,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66-72.
[36] 贝克尔.局外人:越轨的社会学研究[M]. 张默雪,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16-18.
[37] 于龙刚.乡村社会警察执法"合作与冲突"二元格局及其解释[J]. 环球法律评论,2015(5):18-39.
[38] 田先红.乡镇司法所纠纷解决机制的变化及其原因探析[J]. 当代法学,2010(5):32-41.
[39] Sandefur R L. Access to Civil Justice and Race, Class, and Gender Inequality[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008,34(34):339-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