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1):5-13.
[2] 吴晓霞.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协商民主[J].科学社会主义,2018(2):121-125.
[3] 周庆智.论中国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15.
[4] 李放.现代国家制度建设: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9-35.
[5] 郎友兴.走向总体性治理:村政的现状与乡村治理的走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11-19.
[6] 贺雪峰.能人治村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方向——以苏州望亭镇调研为讨论起点[J].长白学刊,2018(3):57-61.
[7] 李建兴.乡村变革与乡贤治理的回归[J].浙江社会科学,2015(7):82-87.
[8] 崔晶.回望传统与现代化转型: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基层政府与民众协作治理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7(2):68-72.
[9] 刘义强,胡军.中国农村治理的联结形态:基于历史演进逻辑下的超越[J].学习与探索,2016(9):70-79.
[10] 张新文,黄鑫.碎片化语境下社会治理范式的研究综述[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40-46.
[11] 陈柏峰.乡村江湖:两湖平原"混混"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33.
[12] 李祖佩.乡村治理领域中的"内卷化"问题省思[J].中国农村观察,2017(6):116-129.
[13] 贺雪峰.乡村治理现代化:村庄与体制[J].求索,2017(10):4-10.
[14] 杨善华.家族政治与农村基层政治精英的选拔、角色定位和精英更替——一个分析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0(3):101-108.
[15] 贺雪峰.论中国农村的区域差异——村庄社会结构的视角[J].开放时代,2012(10):108-129.
[16] 陈光金.中国农村社区精英与中国农村变迁[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1997.
[17] 申端锋.乡村治权与分类治理:农民上访研究的范式转换[J].开放时代,2010(6):5-23.
[18] 景跃进.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逻辑转换——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再思考[J].治理研究,2018(1):48-57.
[19] 贺雪峰,谭林丽.内生性利益密集型农村地区的治理——以东南H镇调查为例[J].政治学研究,2015(3):67-79.
[20] 郁建兴,高翔.地方发展型政府的行为逻辑及制度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2012(5):95-112.
[21] 焦长权,周飞舟."资本下乡"与村庄的再造[J].中国社会科学,2016(1):100-116.
[22] 折晓叶,陈婴婴.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1(4):126-148.
[23] 李祖佩."新代理人":项目进村中的村治主体研究[J].社会,2016(3):167-191.
[24] 贺雪峰.论利益密集型农村地区的治理——以河南周口市郊农村调研为讨论基础[J].政治学研究,2011(6):47-56.
[25] 狄金华,钟涨宝.从主体到规则的转向——中国传统农村的基层治理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4(5):73-97.
[26] 徐勇.村干部的双重角色:代理人与当家人[J].二十一世纪(香港),1997(8):147-158.
[27]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9.
[28] 郭正林.中国农村权力结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5.
[29] 陈家刚.基层治理:转型发展的逻辑与路径[J].学习与探索,2015(2):47-55.
[30] 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10-15.
[31] 田先红.阶层政治与农民上访的逻辑——基于浙北C镇的案例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5(6):98-109.
[32] 张建君.政府权力、精英关系和乡镇企业改制——比较苏南和温州的不同实践[J].社会学研究,2005(5):92-124.
[33] 袁松.富人治村: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权力结构转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34] 董磊明,陈柏峰,聂良波.结构混乱与迎法下乡——河南宋村法律实践的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08(5):87-100.
[35] 王海娟.论富人治村的"私人治理"性质[J].地方治理研究,2016(1):74-80.
[36] 吴毅."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对一起石场纠纷案例的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7(5):21-45.
[37] 李祖佩,钟涨宝.分级处理与资源依赖——项目制基层实践中矛盾调处与秩序维持[J].中国农村观察,2015(2):81-93.
[38] 徐勇.权力重组:能人权威的崛起与转换——广东省万丰村先行一步的放权改革及启示[J].政治学研究,1999(1):42-47.
[39] 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社会学研究,2006(3):1-38.
[40] 董磊明,郭俊霞.乡土社会中的面子观与乡村治理[J].中国社会科学,2017(8):147-160.
[41] 贺雪峰,刘岳.基层治理中的"不出事逻辑"[J].学术研究,2010(6):32-37.
[42] 陈锋.连带式制衡:基层组织权力的运作机制[J].社会,2012(1):104-125.
[43] 李友梅,肖瑛,黄晓春.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J].中国社会科学,2012(4):125-139.
[44] 贺雪峰.乡村的去政治化及其后果——关于取消农业税后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一个初步讨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0-41.
[45] 黄宗智.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J].开放时代,2008(2):10-29.
[46] 李怀印.华北村治——晚晴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M].岁有生,王士皓,译.北京:中华书局,2008:11.
[47] 吴理财.论个体化乡村社会的公共性建设[J].探索与争鸣,2014(1):54-58.
[48] 费孝通.论绅士[C]//吴晗,费孝通,等.皇权与绅权.长沙:岳麓书社,2012.
[49]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53.
[50] 徐勇,沈乾飞.村民议事会:破解"形式有权,实际无权"的基层民主难题[J].政治学研究,2015(4):40-44.
[51] 杨光斌.作为建制性学科的中国政治学——兼论如何让治理理论起到治理的作用[J].政治学研究,2018(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