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魏后凯.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J].农村工作通讯,2020(4):33-34.
[2] 黄承伟.决胜脱贫攻坚的若干前沿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19(6):1-8.
[3] 李小云,苑军军,于乐荣. 论2020后农村减贫战略与政策:从"扶贫"向"防贫"的转变[J].农业经济问题,2020(2):15-22.
[4] 左停,徐加玉,李卓. 摆脱贫困之"困":深度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35-44.
[5] 赵方杜,石阳阳.社会韧性与风险治理[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7-24.
[6] 唐皇凤,王锐.韧性城市建设:我国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的优选之路[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1):46-54.
[7] 唐任伍,郭文娟.乡村振兴演进韧性及其内在治理逻辑[J].改革,2018(8):64-72.
[8] 周利敏,原伟麒.迈向韧性城市的灾害治理——基于多案例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5):22-33.
[9] 胡原,曾维忠.稳定脱贫的科学内涵、现实困境与机制重构——基于可持续生计-脆弱性-社会排斥分析框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9(5):121-128.
[10] 张琦,张涛.我国扶贫脱贫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与创新治理[J].甘肃社会科学,2018(3):82-89.
[11] 杨永伟, 陆汉文.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缺乏的类型学考察[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28-136.
[12] 高杰,郭晓鸣.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治理的多重挑战与政策选择[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31-134.
[13] 左停,李卓,赵梦媛.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减贫与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基于文化视角的分析[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6):85-91.
[14] 王增文.当前亟需推进应急风险管理常态化——兼论"后扶贫时代"的贫困风险应急管理机制建设[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3):44-49.
[15] 李博,左停.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购买服务式"综合性贫困治理模式研究——以陕南秦巴山区"公益岗位"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7(2):85-91.
[16] 吴楠.政府责任视阈中智慧城市的制度韧性[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4-80.
[17] 郑长德.深度贫困民族地区提高脱贫质量的路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2):103-112.
[18] 张明皓,豆书龙.深度贫困的再生产逻辑及综合性治理[J].中国行政管理,2018(4):44-50.
[19] 高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逻辑关系及政策安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5-23.
[20] 庄天慧,孙锦杨,杨浩.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有机衔接路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12):113-117.
[21] 李博,左停.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产业化扶贫政策执行逻辑的探讨——以Y村大棚蔬菜产业扶贫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66-73.
[22] 沈茂英,杨萍.生态扶贫内涵及其运行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2016(7):3-8.
[23] 杜莹莹,陈起风.生态扶贫的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以安徽大别山区为例[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1):91-94.
[24] 杨文静.生态扶贫:绿色发展视域下扶贫开发新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2-17.
[25] 颜红霞,韩星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扶贫理论内涵及贵州实践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2017(4):142-148.
[26] 刘慧,叶尔肯吾扎提.中国西部地区生态扶贫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0):52-5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左停,徐加玉,李卓.摆脱贫困之“困”:深度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18(02):35.
ZUO Ting,XU Jiayu,LI Zhuo.Shaking off Difficulties in Poverty: Basic Public Service Approach to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everely Poor Areas in China[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18,18(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