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韩长赋.再谈"三权"分置[N].经济日报,2017-11-17(6).
[2] 钱忠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6):35-45.
[3] 苏旭霞,王秀清.农用地细碎化与农户粮食生产——以山东省莱西市为例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 2002(3): 22-28.
[4] 文贯中.市场畸形发育、社会冲突与现行的土地制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2):45-51.
[5] 贺雪峰.国有农场对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7.
[6] 王海娟.地尽其利:农地细碎化与集体所有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7] 王军,钟莉娜.中国土地整治文献分析与研究进展[J].中国土地科学,2016, 30(4): 88-97.
[8] 刘新卫,赵崔莉.农村土地整治的工程化及其成因[J].中国农村经济,2017(7):15-28.
[9] 文高辉,杨钢桥, 李岩, 等.农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的治理效果及其原因分析——以湖北省江夏、咸安、通山三区(县)为实证[J]. 中国土地科学, 2016, 30(9): 82-89.
[10] 叶剑平,蒋妍,丰雷.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调查研究——基于2005年17省调查的分析和建议[J].中国农村观察,2006(4):48-55.
[11] 黄祖辉,王朋.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兼论土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8(2): 38-47.
[12] 孙新华.再造农业:皖南河镇的政府干预与农业转型(2007—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16-161.
[13] 徐宗阳.资本下乡的社会基础——基于华北地区一个公司型农场的经验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6(5):63-87.
[14] 马流辉."脱嵌"的土地流转——实现机制与社会效应[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37(5):159-165.
[15] 景跃进.转型、吸纳和渗透——挑战环境下执政党组织技术的嬗变及其问题[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1(1):30-54.
[16] 景跃进.两票制:组织技术与选举模式——"两委关系"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7(3):124-130.
[17] 陈义媛.组织化的土地流转:虚拟确权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激活[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1):13-23.
[18] 张一晗.村集体角色与土地流转秩序——两种组织化流转模式的比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85-93.
[19] 陈锡文.把握农村经济结构、农业经营形式和农村社会形态变迁的脉搏[J].开放时代,2012(3):112-115.
[20] 周应恒,胡凌啸,严斌剑.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规模演化的国际经验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9):80-95.
[21] 陈培勇,陈风波.土地细碎化的起因及其影响的研究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9):90-96.
[22] 田传浩,陈宏辉,贾生华.农地市场对耕地零碎化的影响——理论与来自苏浙鲁的经验[J]. 经济学(季刊), 2005, 4(2): 769-784.
[23] 叶兴庆,翁凝.拖延了半个世纪的农地集中——日本小农生产向规模经营转变的艰难历程及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24-137.
[24] 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71-127.
[25] 曾红萍.地方政府行为与农地集中流转[J].北京社会科学,2015(3):22-27.
[26] 桂华.从经营制度向财产制度异化[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5):126-142.
[27] 熊万胜.地权的社会构成:理解三权分置之后农村地权的新视角[J].社会科学,2021(5):70-81.
[28] 李昌平.大国策:市场化小农户与反贫困长效机制建设[J].海派经济学,2017(4):168-175.
[29] 孙新华,周佩萱,曾凡木.土地细碎化的自主治理机制——基于山东省W县的案例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0,41(9):122-131.
[30] 陈柏峰.熟人社会:村庄秩序机制的理想型探究[J].社会,2011,31(1):223-241.
[31] 徐勇.村干部的双重角色:代理人与当家人[J].二十一世纪,1997(8):151-158.
[32] 熊万胜,王阳.当代农民集体:一个四维分析框架的讨论[J].社会发展研究,2015,2(2):6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