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陈素琼, 张广胜. 城市农民工家庭化迁移模式变迁及其幸福效应——基于CGSS数据的追踪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 2017(8): 67-80.
[2] 汪超, 刘筱红. 主流化的政策导向与进城务工女性市民化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5, 36(1):139-144.
[3] 金一虹. 离散中的弥合——农村流动家庭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 2009(2):98-102.
[4] 魏万青. 从职业发展到家庭完整性: 基于稳定城市化分析视角的农民工入户意愿研究[J].社会, 2015, 35(5):196-217.
[5] 熊景维, 钟涨宝. 农民工家庭化迁移中的社会理性[J].中国农村观察, 2016(4):40-55.
[6] 许庆红, 吕昭河. 云南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状况分析——基于云南省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J].西北人口, 2015, 36(2): 87-91.
[7] 朱明芬. 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9(2): 67-76.
[8] 刘筱红, 施远涛. "四化同步"发展下留守妇女家庭离散问题治理研究——基于中西部六省农村的实地调查[J].人口与发展, 2014, 20(1): 81-89.
[9] 李强. 农民工举家迁移决策的理论分析及检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6): 65-70.
[10] 封立涛, 刘再起.湖北留守妇女形成原因分析——基于理性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S1): 35-39.
[11] 汪超, 刘涛. 生计脆弱性: 何以为及何以能——来自中国农村进城务工女性的实践调查[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47-54.
[12] 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 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3] 罗俊丽. 边沁和密尔的功利主义比较研究[J].兰州学刊, 2008(3): 158-160.
[14] 张雅勤. 行政公共性的生成渊流与历史反思[J].中国行政管理, 2012(6): 107-111.
[15] 约翰·穆勒. 功利主义[M].徐大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17.
[16] 郭夏娟. "最大多数人"与"最少受惠者"——两种正义观的伦理基础及其模糊性[J].学术月刊,2011,43(10): 51-58.
[17] 埃米·古特曼, 丹尼斯·汤普森. 审议民主意味着什么[M].谈火生,等译.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6-7.
[18] 孙中叶. 布罗代尔钟罩与制度收益共享——一个分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视角[J].江汉论坛, 2009(3): 12-17.
[19] 努罗·阿明. 亚洲城市非正规部门:政策和战略[M].日内瓦: 国际劳工局, 1994: 17.
[20] 刘筱红, 全芳. 农村留守家庭离散的生成逻辑与治理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56(5): 11-18.
[21] 迈克尔·沃尔泽.正义诸领域: 为多元主义与平等一辩[M].褚松燕,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2: 217.
[22] 边沁.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63.
[23] 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M].范杨,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75-185.
[24] 葆琳·格雷汉姆.管理学的先知[M].向桢,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69.
[25] 马斯洛. 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75-185.
[26] 刘筱红, 成程. 从经济自由到实质自由: 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的政策问题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7, 38(5): 173-178.
[27] 高焕清. 户籍制、个体化与脱嵌: 农民工脆弱性贫困机理[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5): 48-58.
[28] 汪超, 刘涛. 家庭离散、仪式制度及身体侵犯——来自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实践调查[J].新疆社会科学, 2018(1): 148-157.
[29] 何锡辉. 新时代坚持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理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6):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