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何华征, 盛德荣.论农村返贫模式及其阻断机制[J]. 现代经济探讨, 2017(7):95-102.
[2] 李小云, 马洁文, 唐丽霞, 等.关于中国减贫经验国际化的讨论[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5):18-29.
[3] 左停, 徐卫周.综合保障性扶贫:中国脱贫攻坚的新旨向与新探索[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9, 40(3):36-44, 213.
[4] 黄承伟.我国新时代脱贫攻坚阶段性成果及其前景展望[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1):55-62.
[5] 李小云, 苑军军, 于乐荣.论2020后农村减贫战略与政策:从"扶贫"向"防贫"的转变[J]. 农业经济问题, 2020(2):15-22.
[6] 张琦, 孔梅."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减贫目标及战略重点[J]. 改革, 2019(11):117-125.
[7] 兰剑, 慈勤英.后脱贫攻坚时代农村社会救助反贫困的困境及政策调适[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3):63-68.
[8] 包国宪, 杨瑚.我国返贫问题及其预警机制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46(6):123-130.
[9] 郑瑞强, 曹国庆.脱贫人口返贫: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与风险控制[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6, 15(6):619-624.
[10] 胡原, 曾维忠.稳定脱贫的科学内涵、现实困境与机制重构——基于可持续生计-脆弱性-社会排斥分析框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6(5):121-128.
[11] 范和生.返贫预警机制构建探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1):57-63.
[12] 温彩璇, 李晓鹏.脱贫攻坚重在可持续[J]. 人民论坛, 2019(15):54-55.
[13] 杨龙, 李萌, 卢海阳.深度贫困地区农户多维贫困脆弱性与风险管理[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6):12-18, 191.
[14] 商兆奎, 邵侃.减灾与减贫的作用机理、实践失位及其因应[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5):24-31.
[15] 张耀文, 郭晓鸣.中国反贫困成效可持续性的隐忧与长效机制构建——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考察[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0(1):62-69.
[16] 白雪秋, 余志利.消除"发展性贫困":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J]. 上海经济研究, 2019(3):17-23.
[17] 李长亮.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返贫因素研究[J]. 西北民族研究, 2019(3):109-115.
[18] 闫坤, 孟艳.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 国外社会科学, 2019(6):74-88.
[19] 黄金梓, 李燕凌."后扶贫时代"生态型贫困治理的"内卷化"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22(6):90-98, 112.
[20] 冯晓龙, 刘明月, 张崇尚, 等.深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如何协调——来自社区生态服务型经济的实践证据[J]. 农业经济问题, 2019(12):4-14.
[21] 李飞, 汪三贵.贫困县精准防贫综合保险机制创新:湖南沅陵个案[J]. 农村经济, 2020(9):76-82.
[22] 左停, 赵梦媛, 苏青松.聚焦贫困预防:基于贫困边缘人群和新生贫困人群的对策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 2020(9):147-154.
[23] 解安, 王立伟.基于城乡融合视角的相对贫困治理对策研究[J]. 学习与探索, 2021(2):82-90, 175.
[24] 史志乐, 张琦.脱贫攻坚保障:贫困县考核机制的改进完善和创新[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2):45-55, 159.
[25] 刘玢.生命历程视角下中国农民家庭的生计变迁——基于一个农民家庭37年的收支账本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3):41-54, 156-157.
[26] 刘成良.贫困的代际逆传递——基于华北、中部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J]. 社会保障研究, 2016, 24(2):180-19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巩师恩.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波动如何影响了消费波动?——基于结构视角的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06):19.
[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14,(06):19.
[2]蔡起华,朱玉春.社会信任、收入水平与农村公共产品农户参与供给[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15(01):41.
[3]蔡起华,朱玉春.社会信任、收入水平与农村公共产品农户参与供给[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15(01):0.
[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15,15(06):0.
[4]蔡起华,朱玉春.社会信任、收入水平与农村公共产品农户参与供给[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15(01):0.
[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15,15(06):0.
[5]孟凡礼,谢勇,赵霞.收入水平、收入感知与农民工的留城意愿[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15(06):42.
MENG Fanli,XIE Yong,ZHAO Xia.Income, Income Perception and Urban-Settlement Willingness of Migrant Workers[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15,15(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