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吴理财.从网格化管理转向网络化治理——农村基层治理的"在村模式"[J].国家治理,2015(1):32-37.
[2] 黄宁莺,柯毅萍,赵豫生.参与式治理视角下的乡村网格化管理服务研究——以福建省长乐市梅花镇为例[J].东南学术,2013(5):57-66.
[3] 张新文,戴芬园.权力下沉、流程再造与农村公共服务网格化供给——基于浙东"全科网格"的个案考察[J].浙江社会科学,2018(8):65-74,157.
[4] 万学斌.关于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的思考[J].政策,2014(4):62-64.
[5] 陶振.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架构及其内生冲突——以上海X区Y街道为例[J].社会主义研究,2015(4):97-103.
[6] Joshy Joseph, Craig Fellenstein.网格计算[M].战晓苏,张少华,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345.
[8] 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重建[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148-157.
[9] 胡恒.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0] 胡鹏辉,高继波.新乡贤:内涵、作用与偏误规避[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20-29,144-145.
[11] 季中扬,师慧.新乡贤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2018(1):181-186.
[12] 周雪光.寻找中国国家治理的历史线索[J].中国社会科学,2019(1):90-100.
[13]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7.
[14] 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3):1-7.
[15] 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N].光明日报(理论周刊·史学),2015-4-8(014).
[16] 萧公权.中国乡村——论19世纪的帝国控制[M].台北:联经出版社,2014:29-58,592.
[17] 秦晖.传统十论:本土社会的制度、文化及其变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8]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陶骅,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23.
[19] 黄宗智.国家与村社的二元合一治理:华北与江南地区的百年回顾与展望[J].开放时代,2019(2):20-35,7-8.
[20] 杜赞奇. 文化、权力与国家[M].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21] 赵世瑜.吏与中国传统社会[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324-325.
[22] 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学科文献出版社,2003:118.
[23] 胡孝红.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以宜昌市网格化管理等为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61.
[24] 田毅鹏.城市社会管理网格化模式的定位及其未来[J].学习与探索,2012(2):28-32.
[25] 丁友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促进农村社会稳定——舟山渔农村"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经验与启示[J].农村·农业·农民,2009(11):56-59.
[26] 杨光飞.网格化社会管理: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江苏社会科学,2014(6):37-42.
[27] 王佳星,龙文军,刘年艳.农村网格化管理——乡村治理方式的创新[J].农村工作通讯,2016(20):36-39.
[28] 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9] 刘志琴.礼俗互动是中国思想史的本土特色[J].东方论坛,2008(3):1-8.
[30] 温铁军,张俊娜,邱建生.居危思危:国家安全与乡村治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
[31] 张士闪.礼俗互动与中国社会研究[J]. 民俗研究,2016(6):14-24,157.
[32] 季中扬.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民俗文化资源[J].江苏社会科学,2019(2):89-94,258.
[33] 徐勇,王元成.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的衔接机制研究——从强化基层人大代表的功能着力[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2-106.
[34] 赵世瑜,李松,刘铁梁."礼俗互动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三人谈[J]. 民俗研究,2016(6):5-13.
[35] 高兆明.中国古代"德治"发微[J].江苏社会科学,2002(3):166-170.
[36] 向玉乔.国家治理的伦理意蕴[J].中国社会科学,2016(5):120-135,206.
[37] 杨逢银.需求导向型农村社区服务网络化供给模式研究——基于浙江舟山"网络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分析[J].浙江学刊,2014(1):209-216.
[38] 桂华.网格化管理未必适用农村[N].环球时报,2018-08-30(15).
[39] 常建华.宗族与农村基层社会控制的历史和现实[M]//肖唐镖,史天建.当代中国农村与乡村治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105-106.
[40]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9-11.
[41] 李强.社会分层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7.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胡鹏辉,高继波.新乡贤:内涵、作用与偏误规避[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17(01):20.
HU Penghui,GAO Jibo.New Able Villagers’: Connotation, Effect and Bias to Evade[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17,17(01):20.
[2]高万芹.社会动员与政治动员: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与内在逻辑[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22,22(04):91.
GAO Wanqin.Social Mobilization and Political Mobilizati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and Internal Logic of New Village Squires’ Involvement in Rural Revitalization[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22,22(01):91.
[3]崔盼盼.网格化管理实践的差异化类型及其机制探讨——基于苏州、佛山的案例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22,22(04):156.
CUI Panpan.On Differentiation Types and Mechanisms of Grid Management Practice: Based on Case Analysis of Suzhou and Foshan[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22,22(01):156.